我小时候就迷上了银元 手里那些来自不同地方 不同年代的银元 每一枚都像是历史的使者 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就拿这枚四川省铸造的光绪元宝来说吧 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库平七钱二分” 那时候我就好奇 这“七钱二分”到底是多少重量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 我可没少下功夫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 那叫一个复杂 每个朝代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准 听爷爷说 先秦的时候 你这里的一斤 到别的地方可能就只能算八两了 想象一下 要是你去集市上买东西 结果因为斤两不一样 跟摊主吵起来 那多尴尬啊 还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也统一了度量衡 这才让交易变得公平起来
不过 就算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历朝历代对斤两的定义还是不一样 秦朝和西汉的时候 一斤大概是258克 到了隋朝 一斤就变成了668克左右 而从唐朝到清朝 一斤又变成了596.82克 跟现在的一斤(500克)还是不一样 清朝的时候 有个叫“库平营造制”的标准 是部库收税 发银子用的 跟明朝差不多 一斤大概是600克(实际是597克)
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政府终于决定要统一度量衡了 规定库平一两等于37.3克 那时候 云南半圆龙洋光绪元宝 重库平三钱六分 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我手里那枚四川省的光绪元宝 也是按照这个标准铸造的 七钱二分 换算一下就是26.856克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特别有分量
但是啊 就算政府规定了标准 地方上还是各有各的算法 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麻烦 清朝的时候 为了这个斤两问题 还争了好几次呢 直到1929年 政府才决定把旧制的一斤(597克)改成现在的一市斤(500克) 不过啊 中药计量还是沿用旧制 没变过 我记得小时候 爷爷用那个小巧的戥子称药材 特别精准 连一丝一毫都不差
说到银元啊 那时候的货币计量也是乱得很 有的地方用库平两 有的地方用海关两 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不一样 这可把做生意的人愁坏了 好在后来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 废除了银两 改用银元 北洋政府还颁布了“国币条例” 规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 这才让货币计量变得简单明了起来 现在啊 我手里这枚光绪元宝 不仅是历史的见证 还是货币改革的纪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