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丙午年》特种邮票评审们这样说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1/24 9:37:00
我之前就很期待这套马年邮票,见到最终的图稿时,既高兴又激动。它既符合我的预期,又带来了惊喜,从形象到画面呈现,都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整体感觉非常惊艳。之前评审时,一套设计方案里的2枚邮票单独看各有亮点,但很难找到特别匹配的组合。这次揭幕的邮票,一枚是单匹马,另一枚是多匹马,两者组合得非常好,整体视觉效果也十分连贯。
以前马年邮票多是静态设计、民间风格,这次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强调“突出马的运动感”,最终的图稿也确实呈现出了马的生命运动过程,这是很鲜明的差异。现在“国潮”很流行,邮票中的线描等创作语言,很契合当下的国风审美。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套邮票的主题贴合当下时代,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时代气质。同时,它运用了很多装饰语言,融入了祥云等中国古代装饰图案,这些图案自带美好寓意,与马的形象结合得很巧妙,比如马蹄下的祥云,进一步强化了马的速度感与优雅姿态。
我觉得邮票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而生肖邮票又是全民高度关注的题材,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承载着非常美好的寓意。以往这类设计工作大多由专业人士完成,今年是首次尝试面向大众征集,引起了社会广泛响应,尤其是有很多年轻人主动参与进来,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好现象。当公众真正参与进来,他们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到一枚邮票是如何诞生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故事性,也具有很强的传播价值。这或许能让大家对邮票产生一种超越视觉层面的全新认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这种开放机制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生肖形象。也许有些作品在技法上还不够成熟,但其中可能蕴含着非常有趣的想法和美好的寓意,这些能对后续专业设计师的优化和再创作提供宝贵的启发。因此,我认为这种方式为邮票设计带来了真正的“共创”价值。如今,我们强调共创、集思广益,这次活动恰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让大众一起参与,共同创作一件寄托大众美好愿望的作品。
未来,一方面要继续调动年轻群体的积极性,他们的参与能让邮票文化真正实现传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创新表达,让新技术参与到邮票的设计过程中。
立足大众视角
激活生肖文化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 乔晓光
看到这套马年邮票图稿时,我特别激动。中央美术学院很早就接触过中国邮政的邮票设计工作。我和老师们发现并推广邮票里的独特艺术形式,不仅将其介绍给文化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士,还推动其走向国外。这些经历让我对邮票设计格外熟悉。
从设计和审美角度看,这套马年邮票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大众视角”。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民族性、本土性兼具,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一马当先”和“万马奔腾”联系紧密,色彩上红色契合明年的生肖色,另一枚图稿中的白马、黑马、棕马,其勾线、用色、造型风格都很朴实,祥云等元素让人联想到马鞍、壁画图案,特别贴合大众的文化审美。这次邮票设计经过从8岁到80多岁的全民参与,真正选出了大众视角的风格,这在历年邮票设计中显得十分突出——它回归了本真、回归了大众视野,契合马文化中普遍的民族审美,我个人非常满意。
我多年来一直参与中国邮政邮票的评审,也持续关注邮票发行。小小的邮票里藏着大世界。邮票体现的生肖文化有几千年的积淀,其当代意义首先是作为传统文化“活化石”的价值,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天干地支相关的古代历法、神话传说、人生礼俗等丰富内容,艺术造型多样,渗透在民众衣食住行和各类民间美术中,更是人们对宇宙、时间、自然万物的一种认知框架。传统的生肖文化到今天依然是在传承实践的文化,我们称之为活态文化。它关联着每个人的出生、本命年、婚恋等个人身份相关事项,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古代社会,马为六畜之首,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生肖形象,在交通运输、军事战争和社会励志等方面有广泛的作用及影响。古代关于马的成语有许多,如千军万马、一马当先、龙马精神、快马加鞭、马到成功、伯乐相马、老马识途、汗马功劳等,这些成语反映了马在古今社会和民众意识中,具有广泛的隐喻象征和美好寓意。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转型的腾飞时代,我们更需要“马不停蹄”的奋进姿态与“龙马精神”。
中国邮政今年“开门做设计”的举措,我认为值得充分肯定。它打破了以往针对专业设计师的创作模式,把邮票设计项目放到民众参与实践中,这是一次迭代升级——原来只是“窗口”,现在真正打开了“大门”。全民参与不仅让大家在设计过程中认识生肖邮票、参与文化传承,更挖掘了其背后丰富的生肖文化和艺术土壤,这才是中国邮政真正的艺术与文化资源库。在强调传统文化根源价值的时代背景下,这次全民参与的邮票图稿征集评审,预示着中国邮政邮票设计的时代转折,让民众的生活与背后深厚的文化艺术资源相连。
我希望中国邮政未来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坚持以人为本,让更多中国、世界各国的年轻人都参与进来。如此,生肖文化就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为热爱而来
因喜爱言好大众评审代表、北京大学学生 赵兰愿
报名参加《丙午年》特种邮票图稿大众评审征集活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一直渴望参加中国邮政的活动,我觉得集邮不该只停留在“买邮票、用邮票”,还要了解邮票的设计灵感和制作工艺——只有知道一枚邮票的诞生过程,它在我心里才是完整的;二是我从小集邮,一直觉得邮票设计师、编辑们“深藏不露”,很难有机会接触,这次机会难得,我不想错过;三是中国邮政给了广大集邮爱好者发声的机会,之前我们是被动接受已公布的图稿,这次请大众评审能让我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设计师能听到集邮者的声音,设计出更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这种模式很可贵,也是文化传承的好方式。
在评审环节,我的基本原则是只要发自内心地觉得它好看就可以投票。毕竟,我们在购买邮票、鉴赏邮票的时候,基本不会去对着一个条理分明的艺术鉴赏标准去一条一条地比量。中国邮政既然招募的是大众评审,那我就没必要有那么多顾虑。至于它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之类的,自有专业的老师们评判。我作为大众评审,只要把我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实的喜好通过我的投票表达出来就好。
看到最终图稿时,我直观感受就是好看、喜欢,这是最真实的想法。尤其是第2枚邮票,那种万马奔腾的气势特别触动我。它和以往马年生肖邮票最大的区别是灵动,第一轮马年邮票是绿底彩绘马,第二轮有马的汉字设计,第三轮是白底灰黑马,这些都是静态的,而这次的邮票能让人感受到马的动态,整体更有生命力,这一点很不一样。
从成为大众评审到参加图稿发布仪式、看到最终图稿,我最强烈的感觉是珍视和期待——作为揭幕时刻的见证者,那种激动的感觉很难忘。特别期待2026年1月5日的到来,那天我会早早地去邮政网点排队,购买那套自己参与评审的马年邮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679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