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存在的游戏公司,在一年半时间内悄然洗白4937万元资金。这是近期上海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起非法经营案揭示的触目惊心的事实。数字藏品作为一种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本应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然而,不法分子却利用这一新概念设置各种骗局。在这些数字藏品骗局中,非法支付渠道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成为连接骗局与受害者的隐蔽桥梁,使资金流动完全脱离监管视野。据新民晚报11月18日报道,在上海闵行区检察院公布的案件中,被告人骆某某在2022年4月利用多家企业支付宝等账户,对接自己开发的支付系统,搭建起第四方支付平台,专门为数字藏品运营商等提供支付结算通道。为规避风险,骆某某在2022年9月将所有用户转至陈某控制的H公司支付接口。陈某通过虚构游戏公司的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公司申请接口,将非法交易伪装成游戏充值。“游戏平台流水大、频次高,不容易被怀疑。”陈某供述,他们利用这一掩护成功骗取了支付公司的接口权限,并接入自建的支付系统。该系统的运作极为隐蔽,客户在合作网站支付时,钱款实际流入骆某某、陈某控制的账户。系统自动扣取通道费后,再将余款批量转给客户。两名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游戏公司、搭建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为数字藏品运营商等非法渠道“洗白”4937万元资金,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并追缴违法所得。整个过程形成资金沉淀与二次支付,完全符合非法资金结算的业务特征。数字藏品的洗钱风险既存在于一级发售领域,也存在于二级流转环节,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数字藏品从事赃款转移、隐藏交易、赃款出境等行为。具体而言,洗钱可能通过四种方式实现,利用境外公链发行的数字藏品进行跨境交易,实现赃款出境;利用大额“虚、高”的数字藏品从事拍卖或二级交易,实现赃款“洗白”;利用小额高频的数字藏品拍卖或二级交易,实现赃款洗白;以及线上名为赠送,线下实际签署交易合同,变相利用数字藏品进行洗钱。检察官提醒此类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已成为滋生各类网络犯罪的“土壤”和“帮凶”,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认清其巨大危害:首先,警惕支付陷阱。如果发现收款方为个人账户或与平台名称不符的陌生公司,极有可能遇到了非法支付通道,应立即停止支付。其次,认清资金风险。通过此类非法通道结算资金,完全脱离监管和保护体系,一旦平台关停跑路,资金将追索无门,无法挽回。最后,请自觉抵制黄色漫画等非法网站,警惕以“高收益”为诱饵的数字藏品投资骗局。请市民擦亮双眼,守好自己的“钱袋子”,选择合法渠道,远离网络陷阱,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END— 赞助商 —— 热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