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两会代表热议:让产业落地 把非遗变活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3/9 14:29:00

2017年03月09日  新华社

  有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已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7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087项;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总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不少非遗仍“养在深闺人未识”,传承与保护在“默默无闻”的现实中遭遇尴尬。

  如何让具有浓厚历史特性的非遗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如何让非遗不再“沉睡”,焕发新活力?非遗传承保护能不能与扶贫工作结合?这些成为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

  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总是一身中式棉麻衫,看上去更像个“手艺人”。在非遗保护这条路上,他走了几十年。走访集中连片少数民族地区时他发现,当地不仅有编织、土陶、竹木、纺织、染缬、刺绣等,还有金属、木雕、髹漆、骨角、皮革、泥塑、皮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仅就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而言,就有64个支系的不同民族服饰500多种。

  “这些民间的老物件儿、老手艺,不能只是沉睡封存的档案。”几年间,他连续提交相关提案,为振兴民族传统工艺鼓与呼。

  两会上,来自贵州代表团的两位“绣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王菁和蔡群代表都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走进她们的房间,沙发上堆满了手工刺绣、蜡染围巾等。“这些都是绣娘们指尖上编织出来的,希望更多人看到民族手工艺的美。”蔡群说。

  打开一盒纯手工刺绣领带,上面印着“千针万线民族魂,千手万留民族根。”王菁说,非遗的传承、保护、开发是件大事儿,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同在贵州团的姚晓英代表,就穿上了她们的作品——一件蓝底白花的蜡染布褂。“远看花,近看蝶。这种独居匠心的图案就是一种文化的标识。”姚晓英认为,非遗是乡土文化的酵母,对它的保护力度需要加大,要让非遗的文化价值和魅力被更多人知晓。

  “非遗保留了民族的文化基因”,潘鲁生说,在社会变迁发展中,需要把这种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激发出新的创造力,形成现代生活的表达和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指出,守住传统,并将优秀的历史文明与当代生活贯通与融合,是当代社会的文化使命之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产业落地把非遗变“活”

  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地方保护机制欠缺,尤其是偏远地区,往往有申报、轻保护,缺少专项资金支持。不少非遗文化项目面临困境,亟待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认为,非遗保护不应是凝固的保护,让其成为文物,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有些项目适合于发展生产,制造产品,政府应积极引导扶持这些项目,在生产和创作中,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传承发展双赢。”

  “非遗项目很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扶贫相结合,也是不错的方法。”潘鲁生说,发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转化,对文化保护和实施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在民族传统工艺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鼓励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建立“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并培育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加大对民俗文创产品的扶持力度,精准对接市场保持可持续发展,让非遗传承获取脱贫动力。” 姚晓英说。

  作为黔西南州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王菁带来了19份建议,民族文化传承助推扶贫攻坚的主题她最看重。“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有很多的手工技艺,如果有好的政策、好的产业来扶持,让非遗变活,一人就业,全家就能脱贫。”

  代表委员的心声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可以与产业发展融合起来。工信部将支持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推动形成支持工业文化发展的产业、财税、人才、土地等政策体系,并从传承的角度,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把文化产业落地。

  原标题:“让非遗传承获取脱贫动力”——代表委员热议非遗“活”起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