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票发行需要“总理”量与道

1楼
封存 发表于:2017/7/3 10:22:00

 若能锦上添花,何乐不为?

  1992年,中国邮票开始进入编年时代。发行量居高不下是编年邮票最显著的特征,部分集邮者表示,邮票发行超量了,市场上低于面值的邮票太多,收藏邮票的后劲儿不足。咋一听,似乎是为了升值才集邮的。其实,换个角度讲,这句话并非是说所有人集邮都是奔着升值的目的去的,但是1.2元面值的邮票经过几年的沉淀,市场价变成2.4元,心理还是美滋滋的,要是贬值到0.6元,虽说几毛钱的事儿,但总觉得膈应得慌。集邮,图个乐子,就是一种个人爱好与兴趣,如果能在兴趣的基础上,凭借手里的几张邮票赚俩钱儿,岂不是锦上添花?但是市场上每一套新邮出现的时候,打折之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不知道邮政怎么想?反正集邮者是五味杂陈。


  天量发行不足惧,健全渠道堪称王

  中国邮政的本质问题不只是发行量的问题,更多的在于渠道。为什么这样讲?我们看到,每年的邮票发行量都是非常大的,有人说,中国14亿人,一套生肖邮票一亿套,平均每14人才能分到一套邮票。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谁保证所有的老年人和懵懂的儿童也集邮?所以,一亿套的发行量对应的应该是集邮者的数量,包括集邮的铁杆儿粉丝和外围集邮者,算下来有一亿集邮者吗?够呛,几千万集邮者都是满打满算了,假如说中国有2000万的集邮者,那么一亿套邮票,人均就是5套,挺多的了。但这么多的发行量为何还是有很多集邮者买不到邮票呢?


  中国商人最推崇的一句话是渠者为王,掌握渠道就掌握了一切,我们看看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也一样,大白菜的田头价多少钱?到消费者手中的时候多少钱?增加的成本都时中间环节形成的。邮票也是一样,一亿套邮票摊到集邮者人头上,人均不少的,但买不到就是渠道的问题了。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邮政能在邮票发行期敞开零售,设定零售期,卖出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全部封存或销毁。这样一来,集邮者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邮票,市场上也不会过分炒作。但目前的情况却是,邮票发行的时候不公布发行量,发行的渠道不公开,大量邮票被内部人员瓜分,说难听点儿就是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集邮圈利益集团。指望既得利益者主动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老虎会把自己的虎皮扒下来吗?贪官污吏能主动革自己的命,主动封堵贪污腐败的制度漏洞吗?很显然不会。当发行渠道非常混乱的时候,大量的整封邮票流入市场势必造成炒作之风,这样一来,普通集邮者买不到窗口票,只能到二级市场高价买票。


  补充:有人说,邮政发行量巨大有时候也是好事儿啊。为什么呢?平抑市场,抑制炒作。这个逻辑不知道怎么形成的,等于是制造了一个错误,再使用另一个错误制止一个错误,最后受伤的是谁?看似是平移了市场炒作,但炒作的根子从哪儿来的?邮政混乱的发行量与渠道问题才是祸乱的根儿。


  控制总量,理顺渠道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邮票的发行量必须根据市场的情况设定,在邮票几乎难以消耗的大环境下,邮政和集邮总公司不知从何处得来“目前的发行量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的”这样的结论。如果说,快递业也能使用邮票或通过其他途径大量消耗,那么发行量适度增加也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却是存量不断增长,而几乎没有任何的消耗。基于此,天量的邮票数量就说不过去了。  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彻底理顺发行渠道就至关重要了。为何?我们先看看炒作的基础。市场炒作最关键的是短时间内掌握大量邮票,这一点与陈云指挥上海经济战如出一辙。所以,当一个顺畅的零售渠道形成的时候,散户能够集到自己喜欢的邮票,从而不再哄抢二级市场的邮票。对炒家而言,没有集中的邮票也难以实现炒作操作,即便炒作,由于散户已经得到基本需求(类似房子的刚需)的邮票后,很难再去抢购炒作起来的邮票(类似住房的改善性需求),市场也不会翻腾起大风大浪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28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