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以下简称《央行报告》)。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报告》特地对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作了重点阐述,这也彰显央行对这块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显然《央行报告》是在为接下来的深化金融改革做铺垫,因为期货及衍生品交易天然的风险管理功能恰好能够为金融改革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在决定期货交易的各大原则中,市场化是必要条件,但一直以来,由于中国金融改革始终落后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以至于市场化原则在金融领域还远远不不能达到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的要求。金融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作为金融属性交易的期货及衍生品交易也只有到了中国金融市场化的那一天才能真正体现其作用。
央行意志就是国家意志,我们已经感受到,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注意到,“央行报告”特别强调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其实服务实体经济都不是什么新鲜提法,只不过这次的重视程度显然要高于之前罢了。我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国家文件和报告要反复提及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显然,其与中国在这方面工作还做的不好有很大关系。中国规模以上的实体企业有五十余万家,而真正参与期货交易的仅2万余家。且参与的2万多家企业中,他们真正做套期保值交易的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关心的是,为什么一大部分实体企业他们没有参与到期货及衍生品交易中来?
我们找遍了原因才发现,他们的即期交易现状是制约参与其中的根源,因为风险对冲的对象是远期合约而非即期合约。也就是,当下大多数中国的实体企业他们根本就没有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的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在期货及衍生品交易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
所以,在一个鲜有期货及衍生品交易需求的客观环境下,我们怎么去吸引实体经济参与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
我们注意到,“央行报告”中提到了加快期货立法的描述。
其实,期货立法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但为什么直到现在这一法律还未正式推出呢?据悉,期货立法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是否应将整个交易(包括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等)纳入立法之中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对期货单独立法也许是中国才有的事,因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他们都不是这样的,比如:《商品交易法》是将整个商品交易都纳入其中的。在发达国家基础市场成熟的情况下,他们居然还是采用系统系立法原则,而中国的基础市场非常不成熟,为什么还采用单独立法呢?这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注意到,“央行报告”中还提到:要稳妥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积极准备原油期货上市,继续推进其他期货新品种上市。积极发展国债期货市场,丰富投资者结构,夯实健全反映市场化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丰富ETF期权品种,继续推进股指期权上市准备等等。
但是,我想过没有,在最基本的与现货接轨问题未解决之前,上述措施还能够实现吗?毕竟现货是期货的基础,而期货是期权的基础。
目前,国家从上到下都在逐渐重视起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好的形势下也千万不要忘记制约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这些基础性问题不解决,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永远不能走向正规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