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币卡电子化之前,以北京马甸和上海卢工为代表的传统现货交易市场日子很难过。97年的邮票行情起来以后,市场跌宕起伏,却始终无法完成爆发点。每年都有很多现货市场里的前辈因为各种原因陆续离开这个市场。
自从邮币卡电子盘出现后,这个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所有人将这个归结为南京文交所的功劳,因为它对现货交易的创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管后来如何发展,我们都知道因为邮票电子化的创新挽救了这个濒临没落的行业。

现在在国家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各地交易所纷纷停牌。我们不妨去回顾一下这个爆发点产生的全过程,比如:这个爆发点到底是拥有着必然性还只是巧合因素促成?
有没有标准化的逻辑?
这个模式可不可以在其他领域进行复制?
如果可以复制,我们能否找到下一个爆发的行业?
首先我认为传统邮币卡行业的爆发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即使没有南京文交所也会有其他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即使没有产权交易所的交易模式也会有其他的模式出现,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并且我认为这个时间前后相差最多不过一年。
南京文交所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个爆发点的形成,并不是必然原因。南京之所能成事也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集中到了一点。一帮怀揣梦想的人在国家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找到一个支持金融创新的城市,所以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邮币卡这个事物大多数人都属于行外人。传统现货经营者最常说的就是“以前我们这个圈子信誉很好的,自从外人进来后信誉就没以前好了”。 这句话听起来就好像社会中说河南人不好一样这么扎耳,怎么了就你原来圈子的人信誉好!圈子外边的人信誉不好?搞得像地域歧视,但是如果你仔细想他们说的是有道理的。 因为当年邮币卡行业运行几十年相对比较稳定,从业人员流动相对也比较缓慢,按照现有的说法就是比较封闭的一个圈子。圈子一旦稳定运行信誉就会加速建立,并且地域性很强,交易对手相对固定。

但是随着全社会整个互联网的大潮来临,原有的行业结构遭到巨大的冲击与重整。从赚信息不对称的钱到赚人力剩余资本的钱,所有的一切都在这波大潮来临的时候改变着。 快递、外卖、出行、信贷、理财这些行业在前几年都发生了巨变。
互联网是打破地域限制的利器,跨界融合带来新的通道,产业升级改变原有的内部结构。
邮币卡电子化的爆发可是一个融合的完美点,是邮币卡+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跨界组合。但是由于金融的属性太过强烈,所以提早透支了其未来几十年的升值空间,违背了国家成立其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宗旨。

邮币卡的爆点是国家经济趋势发展的结果,而南京是加速其进程的因素。
那么未来十年的爆发点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传统行业没有完全被改造,还有哪些行业相对稳定以及封闭。有人靠着一线创新赚钱,有人靠着传统改造赚钱。但是这两个钱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