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深线|638亿交易惊魂一小时
来源:中国经营网 | 2017-07-19

本报记者 周丽 北京报道刚刚,万达、融创、富力经历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下午。7月19日18时,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富力地产的签约仪式终于尘埃落定,这距离原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里,富力地产的名字曾经在背景板上消失,最后一刻又神奇“回归”,一波三折的变化吊足了外界胃口,这或许正是商业谈判的揪心与迷人之处。17时30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融创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张力现身签约仪式现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三方签订的最新协议显示,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万达商业77个酒店全部股权,77个酒店的酒店管理合同继续执行至合同期限届满。融创房地产集团以438.44亿元收购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并由交割后项目承担现有全部贷款约454亿元。对比7月10日万达融创签订的初步合作协议,交易标的和交易总金额基本一致,富力入局接手酒店资产,融创收购万达文旅项目的资金增加了142.69亿元。如此一来,融创中国无需通过万达借款便可完成交易,王健林现场透露,融创中国签字前已将首笔150亿元支付给了万达商业。一波三折万达融创合作签约仪式原定于7月19日下午16时举行。这场发布会现场可谓一波三折,不仅被推迟一个多小时,而且还现场上演了“拆背景板换名称”的一幕。15时30分,《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会场外聚集着国内外多家媒体。15:50分左右,媒体开始入场。记者在现场背景板上看到了“富力地产”的名字。本报记者看到,此次签约仪式命名为“万达商业 融创中国 富力地产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16时15分左右,现场工作人员突然通知签约会议要推迟一个小时,并让大家离场。清场后,记者看到会场中工作人员在整理会场。16时30分左右,有消息称,此次合作谈判出现问题,富力地产或退出合作。17时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会场内部原来的背景板正在紧急撤换,新的背景板换成了“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合作签约仪式”。17时25分,会场正式开放后,背景板又换回了最初的样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万达集团向来以军事化管理著称,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显然也出乎了主办方的意料,现场工作人员显得颇为慌乱。那么这一个多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报道称这段时间谈判屋里传出了摔杯子的声音,王健林则现场回应称“这么大的交易,合同比较长,其实就是打印的时间慢了一点,我们都在会议室等打印签字,看了网上的直播说现场传出了摔玻璃杯的声音,争吵很激烈。谣言就是这么来的。”签约现场看起来一片祥和,没有人知道这一个多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孙宏斌、李思廉、王健林先后上台发表讲话,并对合作方表示感谢。在三方的讲话中都反复提到了“三方共赢”。富力捡便宜富力地产的入局改变了此前的交易结构。本报记者获得的《万达商业、融创集团、富力地产联合公告》显示,万达商业将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以199.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将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以438.4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融创房地产集团,两项交易总金额637.5亿元。与7月10日万达商业和融创集团协议相比,增加富力地产作为交易方,但交易标的和交易总金额基本一致。富力以约200亿的代价买入万达集团77个酒店,对比此前万达融创的初步协议,当初融创购买酒店资产的代价是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旗下的76个酒店。多名市场人士置评,富力捡了大便宜。王健林说道,富力集团是赢家。“富力有酒店发展战略,在全球已开业和建设的高级酒店24家,从融创手中以较低价格接手77家万达酒店后,富力将持有超过100家酒店,成为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放眼全球,这样低价的收购机会百年难遇。富力通过一定财技,也可提高酒店收益率至理想水平。”李思廉表示,富力地产业绩的规模和经营的利润稳步增长,资金运作情况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本次的交易需要。这次富力与万达、融创合作,是一次三强联手的成功典范,我们三方互利互惠,合作模式符合三方的长期发展。通过合作,富力将进一步扩展旗下的酒店业务,增加优质的投资物业经营收益,实现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事实上,富力与万达早已在商业地产方面开展过合作。2016年12月19日,富力地产曾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2017年到2021年,双方每年合作开发5个商业综合体,5年投资300亿元,开发25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当时双方就表示,富力地产和万达商业是房地产行业不同领域的领军企业,双方从战略高度深度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合作开发万达广场项目。富力地产负责项目主要投资、建设。万达主要负责规划设计、招商运营及部分投资,使用万达广场品牌。2017年,双方首批合作的5个项目分布一、二线城市。《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富力是同业中较早开始进行商业地产投入的企业。富力地产2016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额创出历史新高达人民币537.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1%,期内纯利亦增至人民币70.6亿元,按年上升5%。其中,物业发展的营业额及纯利亦分别相应增加至人民币494.9亿元及人民币60.6亿元。根据年报所述,富力其中一大重要策略就是持有投资物业组合,包括出租商业办公大楼,购物中心,以及酒店项目等高端及具最高资本值的投资组合。以此来提供可靠的现金流,并抗衡经济周期的起落。如果此次交易顺利完成,富力将迅速拓展酒店版图,对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无疑是重大帮助。融创要到了“规模”此前初步协议显示,融创中国是以295.75亿元收购13个万达文旅城的项目股权,承担这些项目现有的全部贷款,按照最新协议,这笔交易对价上调为438.44亿元,比之前增加142.69亿元。不过,在孙宏斌看来,这笔生意依然划算。“这个调整对融创而言比原来的交易方案有了更好的流动性,降低了我们负债水平,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原酒店交易对价的折让部分,对于我们和万达合作的文旅项目资产包这是可以接受的溢价,这种交易安排三方都很满意。我们也相信富力承接的这部分酒店资产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价格,未来也会有很好的经营结果。”孙宏斌现场说道。孙宏斌透露,未来将坚持“四个不变”:品牌不变、规划内容不变、项目建设不变、运营管理不变。持有物业继续使用万达品牌,继续由万达负责设计、建造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融创会负责销售物业的设计、建造、销售和交付后管理,会确保每个项目持有物业的资金需求,确保每个项目如期开业。此前,融创中国的快速扩张曾引发资本市场负面反应。除股价下跌外,国际评级机构也调低了融创中国的评级,并传出多家银行对融创中国贷款集中排查,乐视网股东大会15分钟便匆匆结束……孙宏斌正深陷多事之秋。仿佛有意回应外界的质疑,在今天的签约仪式现场上,孙宏斌借强调风险控制再次解释了融创的并购逻辑,“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存在风险,一个是地价太贵的风险,一个是企业现金流风险。融创从2016年10月份开始就基本不在公开市场上拿地,这大半年的积累为我们把握并购合作机会沉淀了充足的资金。我们希望拿到价格合适的土地,而现在公开市场的地价是偏贵的,我们从去年就判断并购市场有机会拿到价格合适的土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有机会,只有有品牌、有口碑、有现金流、有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开发商才能抓住机会。”据孙宏斌透露,融创在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为1100多亿,截止2017年6月30日账面有900多亿现金,下半年7月份回款会超过200亿,其他月份回款都会超过300亿元,全年将有超过3000亿的销售额,会有充足的现金流。“我们也会继续控制好负债率,管理好我们的现金流,让融创的运营和发展保持健康良好状态。”孙宏斌承诺道。在现场他还多次感谢“王健林董事长的信任”。孙宏斌在发言中表示,王健林董事长选择融创作为合作伙伴是对融创的信任,能够获得这种信任是融创最大的成就。“我们一定努力,不辜负这份信任”。在王健林看来,融创中国也是赢家。“通过此次转让,融创得到13个万达城,4800万平米、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低成本销售物业,使融创财报合并收入和利润大涨,两年内,可助力融创进入房地产企业收入前两名。此次融创同意不收购万达酒店物业并增加收购金额,整体交易还是划算。融创无需通过万达借款就可完成交易,使交易过程简化。”万达商业拿到现金对于此次交易,王健林表示,万达肯定是赢家。在他看来,通过这次转让,大幅减少负债,收回巨额现金。本次协议签订还标志着,不仅万达商业已走上“轻资产”品牌经营,万达文化旅游也走上“轻资产”品牌经营之路。目前中国,能靠商业中心和文化旅游品牌管理实现规模利润恐怕只有万达。孙宏斌表示,万达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执行力、创新和坚决、成功漂亮的转型都是融创和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最近从股债双杀开始,万达就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王健林现场严肃回应道:“大家都很关心万达商业的负债问题,绝大多数是真关心,但也有极个别是真造谣,唯恐天下不乱。万达商业全部平台直接就业近200万人,间接就业超一千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占全国2%,成语讲损人利己,我实在看不出造谣者损万达利在何处!”王健林还强调了房企负债和借债的区别。“要明确一个经济学概念,房地产企业的负债不等于借债,因为商品房预售算负债,只有竣工后才能转为收入,从这个意义讲,预售额越大,负债越多。今天可以公布万达商业借贷情况,本次转让后,万达商业贷款加债券近2000亿。万达商业账面现金1000亿(不含13个文旅项目账面现金300亿),加本次转让收回现金680亿(含回收往来款),现金共计约1700亿。万达商业决定清偿大部分银行贷款。万达商业还有1300亿销售物业存货,全部卖掉也可以收回几百亿。到年底,万达商业持有3300万平方米商业物业,2018年租金超过330亿。今后5年,预计万达商业租金年均增长20%左右。”“万达商业究竟经营的好不好,大家可以自行判断。”王健林最后撂下狠话。至此,这笔世纪大交易尘埃落定,但对合作三方而言,一切也刚刚开始。万达集团能否顺利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融创中国能否平稳壮大,富力地产能否借此谋变,时间将见证未来的变化。(本报记者林菁晶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