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59中美小版是邮票小版张的鼻祖,幸亏当年只发行了版式一,不然JT板块估计没有那么生机盎然。03、04年中邮全面开启版式二三小版,很快得到市场内外追捧,成包上百版抢筹,不乏知名邮商、大伽站台呼喊“量小、精品”,0304小版一度风头无两,版式二小版长期畸高于版式一大版。
几年光景0304小版历经几波炒作,0304小版的货源好像怎么都收不尽,原包、百版与散张之间的单价差价让人瞠目结舌,期间传闻有强庄折戟沉沙,越炒越萎靡,0304小版像极扶不起的阿斗。
时间是邮品最好的洗涤剂,后来中邮和集邮人一度回归本源,2006年大减量并且绝大部分品种只发行了版式一,年册、礼品册需求持续撕票消耗,成就06编年之王。一些集邮人幡然醒悟小版量小不是真量小,小版专为筹码炒作而生,版式二、三和特殊版式是中邮为攫取超额利润的衍生品,变相加量的有害邮品。市场炒得欢,中邮就想方设法创新发邮满足市场嗜好。邮市多年沉疴积弊积重难返的结症就是中邮和市场滥发瞎炒版式二、三和特殊版式,几无消耗,越发越多累积成堰塞湖。当年电子盘最大的败笔也是瞎炒乱上当时的新邮和版式二三等,无力吸纳承载中邮和市场的巨量存货。
大道至简,多问看市场邮商,大都拿版式一大版撕票入册,文、编、JT、03非典和06大版长期以来的市价表现佐证只发行大版,量小有题材好设计更有可能成为精品,是投资收藏的首选。投机博奕则另当别论,随便你瞎炒乱买。
鸡生肖
在过去20年中,邮市出现过2次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两次上涨行情中小版都有较为不俗的表现。但是在以后将近十年中,因为品种越发越多,发行量越来越大,小版的表现可以称之为拉垮。许多小版甚至出现了深度打折的情况(低于面值七折可以认为是深度打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价格下跌的过程也就意味着风险的释放,同时因为深度打折,使原本很少会破版的小版票也出现了破版消耗,比如:2013年的桃花,2016年的古镇、长征等。邮票群那么假设在未来的一、二年中再次出现上涨行情的话,小版票是不是会“再起风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对小版票进行一番探讨研究。一、新世纪小版票初现由于在自1997年开始大幅度地增加邮票的发行量,邮市开始逐渐走低,并且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大幅度跳水的情况。
为了挽救低迷的邮市,2000年新年伊始发行了“春节”小版,发行量50万版,希望能够刺激邮市。在此之前的51年中,只有1980年发行了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的版式被命名为小版,俗称“中美小版张”(这里向大家道歉,纠正自己的一个错误,J59是有大版票的,整版50枚,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弄错了)。包括在2000年以后发行的很多版张,虽然说也有精美漂亮的边饰和图案,整版的票幅也不大(最典型的就是2005年的版票),但是如果采取了单一版式发行的话,那么只能称之为小版。另外还有一些票幅较大的小全张,整个版式中只有一套邮票,因此也不能称之为小版(最典型的就是1997年的黄山和1998年的海底世界,以及唐诗、宋词系列)。要称为小版张,至少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必须发行了相同图案的大版票,如果是单一版式只能称为版票,无大小之分。2.版张要有边饰花纹或者是图案,图案内容和邮票主题相符。3.版式内的邮票套数必须要大于1套。4.版式的票幅相对较小,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肯定要比16K纸要小(2003年以后的版票90%以上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二、初战告捷、不断加码应该说在春节小版张发行后的确出现了较大的面值溢价,并且直到现在也在面值的3倍以上,对邮市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在随后又发行了2000-22 中国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小版票(俗称:小飞船),发行量98.85万。接着在2001年发行了,“端午节”小版,发行量130万;“建党80周年”小版,发行量160万;“昭陵六骏”小版,发行量130万。2002年发行了“中秋节”小版,发行了180万,并且把其中的20万加字,俗称“中秋加字”。这几款在当年都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的面值溢价。在这种形势下,于是小版票的发行便被加大了力度,在2003年全年所有的邮票都被发行了小版票,官方称之为版式二。三、2003年小版发行量得到了控制,堪称小版版票的“筋票”虽然说2003年发行的小版品种多,加上生肖羊兑奖版,一共发行了25个品种。特4-抗击非典和特5-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采用了单一版式,不纳入小版票。但是在发行量上还是得到了控制的,除了生肖羊兑奖小版之外(发行量166万),其他24个品种的发行量全部在百万以下,低于2000-2002年发行的小版的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重阳节,发行量100万,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作为“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开播十周年纪念”加字,装帧了邮折,俗称重阳节加字小版。其余大部分发行量集中在40-70万,其中最低的是“崆峒山”小版,发行量40万,另外“鼓浪屿”小版发行量为42万,同样也有3万版加字,作为厦门国际旅游节的纪念品。堪称小版中的地量。正是因为发行量小,2003年小版还是颇受欢迎的,24个品种当年最高峰时市场价格超过了面值的10倍以上。在J、T票的年代,一套邮票中其实每一枚发行的数量都是不同的,发行量最少的那张被称之为“筋票”,作为散票出手时也是价格最高的。那么对于整个小版版块来说,2003年小版可以称之为“筋票”。如果行情启动,2003年小版同样也将是小版票版票的领头羊。四、2004年小版发行量开始增大,小版开启了拉垮之路在2003年小版遍地开花后,2004年小版的发行再次改革,将小版改成每年发行几个品种,发行量也再次加大,尤其是三轮猴小版发行量涨到了180万(2003-1羊小版发行量为80万),超过了2002年中秋节水平。2004年总计发行12个常规品种的小版,另外加上猴赠版、桃花坞小版和国旗国徽不干胶小版一共是15个小版,发行量最少的为50万的国旗国徽不干胶小版,最多的猴小版180万,其他大部分小版集中在70-90万,平均发行量比2003年发行量增加了大约40%。
2005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全年的采取了单一版式,但设计上采取小版设计。真正的小版只发行了鸡小版,鸡赠版,杨家埠年华小版和北京奥运会徽和吉祥物不干胶小版这个品种,生肖小版发行量也涨到了200万。到了2006年,再次变化,恢复到了2004年的形式,每年选择几个品种发行版式二,并且将这种发行形式保持至今,平均每年的发行数量在6-12个。最多的一年当属2016年,除了常规的16个品种,再加上四轮猴赠版和猴兑奖版。而在发行量上,则出现了逐渐攀升的情况,从百万级到200万,到300万,到了2016年更是出现了“上海迪斯尼”小版549.99万惊人的天亮,从此小版也走上了打折,甚至是深度打折的到了。小版票可谓是彻底拉垮,也再次拖垮了邮市。以上节选自网文《小版票的前世今生》
其实老纪特就已经有小版了。比如鲁迅就有两种版式(原版和再版都有)
取消小版。只保留一个版式就行。
多谢补充,幸亏早期老邮没开发版式二三。编年邮票之烂源于量大,2000年之后版式二三小版、特殊版式泛滥,障眼法缩量减量。
版式二三、特殊版式印制成本低于版式一,抛给市场的溢价可是高出不少,是各级邮总领导和关系户的利润大头。经过多年洗脑培育,市场内外不乏各色投机客和炒新一族嗜好小版和各种新奇错特特殊版式,招致近年特殊版式呈现泛滥化趋势。
中邮不仅搞出那么多的版式不同,更甚则又搞出了个性化版票,搞得邮票专家都进入了云里雾里
好象这个个性化邮儿是小三生出来的一样,市场发行一片混乱
不清楚贺喜、拜年系列是否滥发中断了。
丝绸、双联、四连体、评选张、长卷成系列了,后续缩量无齿系列、生肖小型张或者别的花样随时新鲜出炉,嘿嘿。
不知道“飘来飘起”是如何定义小版的,JT票时候虽然也有版别、票幅之别,但应该都是今天说的“大版”。因为那时没有开发出“版式二、三、赠送等等”品种,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小版了。
我认为,小版等版式的出现,是2000年后邮政为了活跃市场(换言之,就是人造牛市),热起来是从2003年始的。现在市场是一蟹不如一蟹,小版已经沦为“垃圾”,不无夸张地说,这些年,小版投资客都是亏损的,而套票、大版相对要好得多,至少亏损少。
事实上,已经到了“小版”停发的时候了。逻辑是,既然小版已经沦落,不仅起不到活跃市场之初衷,还不断沦陷,唯一的好处就是楼上“鸡生肖”所言,反复割韭菜。
版式二、三小版专为筹码炒作而生,几无消耗隐性加量,不断“创新”加发特殊版式更是中邮攫取超额利润之举。2003年之后版式二、三小版泛滥,2012年以来特殊版式和材质(短腿)也呈现滥发趋势。
双联、四连体是国际邮联不予承认的衍生品,特殊版式(短腿)纯属中邮创新圈钱的有害邮品。
避而不谈版式一大版和套票总量之“量小”是伪量小,障眼法量小!
0304小版够“量小”够优秀了吧,了解其市价表现轨迹的邮客明白何为坎坷沉沦、阿斗。
2023年,是个短腿年,发行的短腿邮品,都能够凑够给蜈蚣用了。
《昆明邮展》邮票张、《西游记(五)》四方连邮票折、《西游记》全张邮票折、《红楼梦(五)》会员双联折、《货郎图》无齿邮票、《佳邮评选纪念张》陆续上市,现在《太行山》长卷版和《一带一路十周年》三地小本票又刚刚发行完,后面不知道还有什么幺蛾子要上市呢
版式二、三小版和特殊版式(材质)是中邮勾兑关系户炒新利益链攫取超额利润的大头,小版滥发崩溃之后想方设法加发短腿特殊版式,堤内损失堤外补,嘿嘿。
邮政圈钱无底线
愿者上钩,邮币门类品种众多,除了版式二、三小版和短腿特殊版式,可玩可炒的品种多了去。
只要面值出售并且计入套票总量,比那些高于面值的短腿还是要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