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苏 钱币第一线
2025年03月20日 16:46 河北
钱币第一线钱币,与十万钱币爱好者分享集币乐趣
客服微信号:qbdyx88
首先我们说说一下这个银币的定位,首先他是投资银币,这个从他的发行量200万就可以看的出来。然后出现中国龙银币的前提是30g银猫在国外卖的一般,所以这次的中国龙银币改为盎司,当然这个在银币上写个31.1g的行为还是有点。 我们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币值不值得买。
一、发行策略的「价格差陷阱」
中国龙银币采用先境外后境内、分渠道定价的销售模式,客观上为跨境套利创造了条件:
1. 境内外价差显著:
- 境外裸币定价约270元(含银料价244元+工费),而国内封装版预计售价310-360元,价差最高达90元/枚。若境外货源通过非官方渠道回流,转手利润率可达25%-33%。
- 参考澳门生肖钞案例,境外低价货源回流后溢价可达50%以上,形成「境外买、境内炒」的套利链条。
2. 发行配额倾斜境外:
- 首批发行的60%配额(约120万枚)优先供应欧美、东南亚市场,而国内仅分得40%(80万枚)。在14亿人口基数下,国内供需失衡必然推高价格,刺激境外货源回流。
然后很多朋友最近都在问价格,国内销售大约十5月左右开始,目前并没有渠道出来售卖,全款预售这些基本都是做空或者是骗子大家注意甄别。
二、回流链条中的「资金虹吸效应」
1. 境外资本套利路径:
- 短期投机:境外经销商或个人以270元低价购入裸币,通过走私或合规报关(如个人携带限额内)回流至国内,以350-400元转售,单枚利润80-130元。按1000枚计算,套利空间可达8万-13万元。
- 长期囤积:若国内5月开售后官方定价高于境外(如360元封装版),境外资本可提前囤货,待国内市场溢价时抛售。
2. 国内资金的被动外流:
- 为获取稀缺货源,国内藏家可能被迫通过代购、海外拍卖等渠道高价回购本应属于国内市场的配额。例如,新加坡钱币展的「城市限量特装版」龙银币,若被境外资本控制,国内藏家需支付更高溢价才能购得。
三、发行机制的设计矛盾
1. 战略目标与执行偏差:
- 官方宣称龙银币旨在「扩大中国贵金属币国际影响力」,但其发行策略(境外低价优先)反而可能导致文化输出成果被套利资本消解。例如,海外市场流通的龙银币若大量回流,将削弱其国际流通属性,沦为国内炒作品种。
2. 防伪与市场监管缺口:
- 境外裸币缺乏国内封装版的防伪标识(如PMG评级封装),回流货源的真伪鉴定成本较高。若造假者利用此漏洞仿制境外版龙银币,可能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加剧资金外流风险。
银币其实造假情况还是蛮严重的,某多多就有很多30块左右的银猫,这个一定是假-币,不可能有真的料价已经接近240元左右了。
---
四、风险警示与应对建议
1. 对国内藏家的影响:
- 普通投资者可能面临价格踩踏风险:若境外货源集中回流,国内市场短期供应激增,价格可能剧烈波动。参考蛇钞市场案例,部分跟风追高者曾因抛售潮亏损30%以上。
2. 政策建议:
- 动态调控境内外价差:通过国内封装版定价(如贴近310元下限)压缩套利空间,降低回流动力。
- 强化海关监管:严格执行贵金属出入境申报制度,限制个人携带量(如单次不超过20枚),遏制大规模走私回流。
这里其实最应该担心的香港回流,毕竟距离近,总之只要有差价,只要有利润,回流的事情在所难免,关于投资问题小编建议大家直接购买盎司银猫就可以了,关于收藏一枚两枚其实也无所谓的,但是把它当成投资银币的话就大可不必,龙钞,蛇钞在目前来说都是很好的赛道,若是讲价值洼地,现在投资蛇币到年底应该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
结论:警惕「战略级文化输出」沦为「跨境套利游戏」
中国龙银币的发行本应承载文化出海使命,但当前「先境外后境内」策略若缺乏配套监管,可能使大量利润被境外资本截流,反而消耗国内购买力。若要破局,需平衡国际影响力与国内市场公平性,避免让文化符号沦为套利工具。对投资者而言,需理性评估回流货源的真实成本与法律风险,切勿盲目追逐「稀缺性」幻觉。
支持我们请在右下角点赞和“在看”
▼▼▼
扫码关注我们!预约不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