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实寄
2025年04月18日 23:59
经国家邮政局审定,原计划于2025年4月23日发行的《楚辞》特种邮票,调整为5月31日发行。《楚辞》特种邮票1套6枚。但邮票图稿已经公布。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如果单从词面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体裁。
《楚辞》是由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编纂而成的。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祖籍沛(今江苏沛县),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文学家,古琴家、中国目录学鼻祖。
第一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离骚》。
《离骚》的创作地主要在汨罗。屈原在被贬至汨罗期间创作了《离骚》,具体地点在汨罗的磊石山或屈潭之左的玉笥山(今凤凰山)。
邮票原地: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白塘乡邮政所(邮编414401)或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白塘乡邮政所(邮编414401)。
第二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离骚》。
邮票原地同上。
第三枚:“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出自《九歌·国殇》。
《九歌·国殇》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九歌·国殇》的创作地主要有两种说法:丹阳战场和淅川岵山。 丹阳战场说:认为《国殇》创作于公元前312年的丹阳战场,即今河南淅川丹水北岸。屈原在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楚军大败,屈原在此背景下创作了《国殇》。
淅川岵山说:认为《国殇》是在淅川岵山创作的。有历史考究指出,屈原曾登临淅川岵山,并在那里创作了《国殇》。这种说法得到了当地文化和历史研究者的支持,认为这是历史事实。
邮票原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老城邮政支局(邮编474410)。 第四枚:“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出自《天问》。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屈原在公元前296年创作了《天问》,当时他正被流放到沅湘交汇处的磊石山。此外,磊石山的地质构造和古河道钻探结果也与《天问》中的描述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创作地的准确性。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秦国,屈原得知这一消息后悲愤交加,触发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从而创作了《天问》。
邮票原地: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白塘乡邮政所(邮编414401)。
第五枚:“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出自《九章·橘颂》。
《九章·橘颂》的创作地主要有两种观点。
溆浦说:明代学者黄文焕是第一个明确认定《橘颂》是屈原在溆浦所写。他在其著作《楚辞听直》中提到:“‘入溆浦而儃徊’,泝者复暂止矣。《橘颂》则其冬候儃徊之所见,即物生感者。”黄文焕认为,屈原在进入溆浦时,看到橘子顿生感慨,触景生情,写下了《橘颂》。此外,清代学者林云铭和屈复也认同这一观点。
邮票原地: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葛竹坪邮政所(邮编419315)。
齐国说:认为《橘颂》是屈原在担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创作的。这一说法源于《列子》中的“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的寓言。屈原在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写下了这篇咏物名作《橘颂》。
邮票原地: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邮政支局(邮编434034)。
第六枚:“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出自《九辩》。
《九辩》的创作地是临澧。宋玉在被逐居临澧后,白天躬耕垅亩,夜晚秉烛苦读,潜心创作了《九辩》和《招魂》。完成这些作品后,他怀着对屈原的思念,将《离骚》与自己的新作《九辩》合编成册,名为《楚辞》。
邮票原地: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望城邮政所(邮编415299)。
来源:邮文博览
作者:卢云
阅读原文
阅读 51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