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国金石 顾会忠
2025年04月28日 00:32 听全文
文| 天国金石
太平天国楷书镇库大钱,直径101mm,厚13~14mm,重815克:面文“太平天国”四字顺读,背文“型寶”二字直读,文皆楷书,铸造颇精,气质非凡,非太平天国行用钱。此钱在1953年2月发现于南京某仓库废铜中,现藏于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细观其钱文书法,与太平天国晚期在苏州铸造的太平天国楷书套子钱钱文如出一辙,当为一人所书:“寶”字中两脚并拢成“入”字,“缶”从“尔”,“贝”字出头:两者铜质也都为均匀的精黄铜。诸多自身特征显示,其为一枚“局性”明显的开炉镇库大钱,所谓“局性”当是“宝苏局”,自然与太平天国在其他地方铸造的大钱风格大相径庭,用途和性质也不同。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太平天国钱币新考》订级为一级上。1953年2月发现于南京某仓库废铜中。钱币大珍。
我们从钱文字体、铜质、形制、存世量来和太平天国其它非行用大钱来一一比较。
一、与太平天国大花钱比较:大花钱钱文为宋体,与太平天国宋体套子钱风格一致,字体均为政令相对其他地方较为严明的天京官方常用字体“宋体”,与该品楷书大钱风格相差甚远;从铜质来看,大花钱多为青黄铜铸造,而此品楷书大钱为精黄铜铸造。从形制和存世量来看,大花钱钱尺寸版式复杂且有一定的存世量,而此品楷书大钱尺寸唯一厚重大气,迄今开门者仅此一品。两者的诸多差异可以看出,用途是不一样的,大花钱为赏赐的礼钱,楷书大钱当为开炉镇库之用。
二、与上博馆藏太平天国楷书大钱比较:上博馆藏这类楷书大钱钱文字体与此品楷书风格大异,非一地所铸。且上博这种楷书大钱铜质一律泛青白,至今发现的有大小两种,大者直径在100mm左右,小者在80mm左右,厚度均为4.5mm,从上海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来看,数量相对可观,亦与此品楷书大钱性质不一。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太平天国镇库大钱(背)。
三、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太平天国宋体大钱比较:两者字体差异明显,铜质配比稍有差异,浙博藏宋体大钱铜质稍显生硬,此品楷书大钱铜质泛悠黄。在形制和存世量上两者是相近的,所发现的三品太平天国宋体大钱,尺寸唯一,厚重大气,和此品楷书大钱比较,两者均为镇库所用,但代表着不同的铸地。
历来各朝都有铸造镇库钱的记载,即工匠在开炉铸造钱币时特意铸造的非流通货币,形制尺寸比一般流通的行用钱要大而厚、精且少。大钱铸成后,在储钱的库房中设上神堂,摆上财神、仓主、土地、火神等诸神像牌位,挂一枚特制大型钱币悬于神堂香案上方,钱体上面披上红绸,下面挂上流苏,此钱即为“镇库钱”,为镇灾驱邪、祈求吉祥富贵、永镇财富而铸。
太平天国在南京开炉铸造钱币时正逢天朝政令严明的早中期,也是信奉“拜上帝教”并废除一切迷信鬼神之说的疯狂时期,故不会铸造“镇灾驱邪”的镇库钱,更不会在“圣库”中设神堂,供上与“上帝教”不符的“财神”、“仓主”、“土地”、“火神”等造像,而到了太平天国晚期,政令废弛,忠王李秀成在苏南、浙江实行“依古制而惠四方”的经营管理策略,再加上千百年来,铸钱的工匠们在开炉铸钱时铸造大钱的习俗已演变成一种习惯,故太平天国晚期出现镇库钱不足为奇。
网络图片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此枚太平天国楷书镇库大钱虽然发现于南京,但综上考虑,笔者拙见认为,其当为太平军晚期在苏州利用“宝苏局”开炉铸钱时铸造的镇库钱,为什么发现于南京,不排除进呈至南京又在南京陷落后流落到民间的可能。(本文原载于钱币协会内刊)
阅读 2
因网络连接问题,剩余内容暂无法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