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索建次:抗战烽火中的邮政印记——***邮政《普15 香港中华一版(空心)孙中山像邮票》的版式演变与历史价值

1楼
cjiyou 发表于:2025/5/18 14:22:00
原创 索建次 方寸宫
2025年05月18日 00:02 北京

一、历史背景与发行缘起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原由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及英国德纳罗公司承印的邮票被迫中断。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邮政系统亟需调整,1938年起,邮票改由香港中华书局以雕刻凹版技术印制,由此诞生了***邮政《普15 香港中华一版(空心)孙中山像邮票》。这套邮票不仅是抗战时期邮政体系的重要产物,更因独特的版式特征与历史意义成为集邮界的研究焦点。
      根据“交通部邮政总局通令第762号(1938年11月19日)”,该邮票被正式纳入中华邮政体系,用于满足战时通信需求。其设计以孙中山像为中心,国徽两侧双横线内留白,形成“空框”特征,故得名“空心版”。此设计既延续了民国邮票的庄重风格,又因战时资源限制简化工艺,成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

二、版式特征与两批次差异  
该套邮票分两批次发行,共5枚,面值涵盖1元、2元、5元,色彩与齿孔设计各具特色:
1. 第一批次(1938年11月19日)
    版式特征:雕刻凹版双色套印,齿孔P12.5,票幅19.5×23mm,全张50枚(10×5)。孙中山像领下钮扣仅显示半个圆圈,称“半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值与配色: 

    1元:褐、红棕双色  
    2元:红棕、蓝双色  
    5元:灰蓝、红双色  
   变体票:出现“全空框”错版,即国徽两侧双横线完全未填色,成为珍稀品种。

2. 第二批次(1939年)
       版式调整:钮扣改为完整圆形,称“全钮”;齿孔新增梳式齿与线式齿两种类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值与配色: 

      1元:褐、红棕双色(与第一批同色)  
      2元:红棕、蓝双色(与第一批同色)  
停印原因:1943年“交通部邮政总局通令第803号”要求简化邮票种类,后续高面值邮票改由其他版式承接。

三、两岸邮票目录的对比研究  
      该套邮票在海峡两岸官方发行的邮票目录中的命名与分类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历史与政治视角的分野:
1. 中国大陆人民邮电出版社《***邮票目录》
       定位:将其归为“普通邮票”类别,编号“普15”,强调其作为日常邮资凭证的功能性。  
      内容描述:详细标注两批次的版式差异、齿孔类型及变体票信息,并附市场参考价,凸显学术与收藏双重价值。

2. 中国台湾省“交通部邮政总局”《中国邮票目录》
     命名调整:称为《常26 国父像香港中华一版邮票》,以“常”字序列突出其常规使用属性,弱化“空心”版式特征。  
    
四、历史意义与收藏价值  
      1. 抗战邮政的缩影:该邮票的香港印制背景,反映了国民政府为维持战时通信所做的努力。其设计简化与分批发行,直接关联战时物资短缺与邮政需求波动。  
     2. 版式演变的标本:从“半钮”到“全钮”的调整,既是技术改进的体现,也暗含政权对符号完整性的重视。  
      3. 市场稀缺性:尤其是“全空框”变体票,因存世量稀少,成为民国邮票中的高端藏品。

五、结语  
       ***邮政《普15 香港中华一版(空心)孙中山像邮票》不仅是民国邮政史的关键节点,更是抗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因素交织的产物。海峡两岸邮票目录的差异,既映射了历史叙事的多元性,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对比分析的独特视角。透过这五枚方寸纸片,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民族在烽火连天中维系通信命脉的坚韧与智慧。


作者简介:索建次,系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员;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会员;澳门集邮协会会员;沙鱼涌邮史俱乐部成员。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