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一纸公告,宣布同意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将中文名称变更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消金”)。自2024年12月获得捷信消金控股权,到如今的正式更名,京东集团终于正式拥有了自己的消金牌照。
一、捷信消金的前世今生捷信消费金融是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拓荒者,其母公司捷信集团(Home Credit B.V.)隶属中东欧最大金融集团之一的派富集团(PPF Group),拥有深厚的国际金融背景。2010年,捷信消金与北银消金、中银消金、四川锦程消金共同成为首批经原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也是其中唯一的外资控股机构。
捷信消金曾凭借独特的"POS贷"模式快速打开市场,与苏宁、国美等零售商合作,提供线下3C产品分期服务。巅峰时期,在全国设有超过40万个POS点,深入三四线城市,服务蓝领工人、小镇青年等传统银行未能覆盖的客群。这种激进扩张策略带来了资产的快速膨胀。2015年至2017年间,捷信消金贷款规模从134亿元猛增至734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30%。但规模扩张的代价是资产质量的恶化,2016年末其不良贷款率已攀升至4.45%。2017年12月,《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要求所有机构综合资金成本不得超过年化36%。这一规定倒逼捷信消金降低收费,提高准入门槛,也使其开始控制扩张速度。到2019年末,其贷款规模达到919亿元的历史峰值,不良率始终维持在3.5%-4%之间。2024年,捷信消金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京东系持股65%获得控股权,外贸信托持股12%,天津经开区持股11%,天津银行持股10%,原股东捷信集团仅保留2%股权。这场变革为如今的更名埋下了伏笔。
在获得消金牌照前,京东主要通过网络小贷牌照开展消费贷业务。其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小贷”)注册资本达80亿元,发放贷款余额约130亿元。但根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小贷公司在联合贷款中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严重限制了业务扩张空间。京东小贷目前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超过600亿元,存续规模约300亿元,已接近其融资上限。
为突破业务规模瓶颈,互联网巨头纷纷寻求更高层级的消金牌照。小米在2020年联合重庆农商行等成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持股50%为第一大股东。蚂蚁集团于2021年成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持股50%,注册资本高达230亿元。截至2024年末,其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在31家消金公司中规模居首,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78%。此外,蚂蚁集团业务还覆盖支付、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银行、保险等,是所有互联网大厂中金融业务探索最深入的。蚂蚁集团的小贷业务最初由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商诚”)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小微”)经营,后续全部整合至蚂蚁消金。由于其金融牌照的优势,资金主要来自同业拆借和发行债券,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92%,较小额贷款公司拥有较高的杠杆率
腾讯则选择了差异化路径,其2014年成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其消费信贷产品主要依托旗下小贷公司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付通”),通过微众银行+网络小贷牌照的组合,同样有效地覆盖了其生态内的消费信贷需求。财付通由腾讯系100%持股,目前注册资本105亿元,发行的ABS存续规模385亿元。2025年3月末,其表内发放贷款141亿元,大部分还是以引流或联合贷的形式通过微众银行或其他合作机构进行放款。
百度和腾讯类似,也是选择了银行+小贷的模式。百度金融业务的核心主体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度小满”),注册资本74亿元。同时,百度与中信银行合资成立百信银行,发挥其自身在引流和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等方面的优势,为信贷业务进行赋能。
目前,美团、字节跳动尚未取得金融牌照,但其在金融领域也有一定布局。
字节跳动2020年收购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小贷”),目前由其关联主体100%持股。因小贷公司融资杠杆不能超过净资产5倍,为满足其庞大的流量需求,经过几轮增资,中融小贷注册资本190亿元,是几大互联网小贷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2025年,中融小贷首次发行ABS产品进行融资,当前存续规模50亿元。除小贷业务外,字节跳动在支付、保险、境外证券等方面也有布局。
美团旗下小贷公司为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团小贷”)。美团小贷注册资本75亿元,已发行1073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存续规模约300亿元,已达到监管要求上限。美团也曾试图参与银行业务,其参股吉林亿联银行,但受《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影响,双方合作规模已大幅减少,美团金融业务重心明显回归到自有小贷平台。
三、消金牌照:巨头必争之地的核心价值消费金融牌照受到互联网巨头青睐,其稀缺性和高价值源于三大核心优势:1、杠杆优势打破规模瓶颈根据《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消金公司资本充足率要求不低于10%,这意味着理论上可获得近10倍的杠杆空间,彻底打破了网络小贷公司5倍杠杆率的限制。对京东这类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而言,这意味着能用同样的资本金撬动翻倍的业务规模。2、融资成本与渠道优势持牌消金公司可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还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多元化方式融资,资金渠道远较小贷公司丰富。这将直接帮助京东等平台显著降低资金成本,提升盈利能力。3、业务范围与品牌信任度消金牌照不仅允许开展更丰富的信贷业务,还能接受股东存款,其“持牌金融机构”的身份更易获得用户信任,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京东此次获得消金牌照,相当于拿到了消费金融赛道的头等舱门票。未来不仅能更高效地服务其数亿用户和数百万商家,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更将在与蚂蚁、腾讯等巨头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纵观全局,互联网巨头的金融布局始终围绕其主业生态展开:蚂蚁的花呗、借呗深度嵌入支付宝场景;字节的放心借和抖音月付离不开抖音的流量与电商生态;京东此次收购,也正是为了使其金融业务更好地反哺零售主业。消费金融行业正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京东的入局,无疑将加剧头部机构的竞争,推动行业从单纯追求规模转向注重资产质量、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在强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规模与质量,将成为所有参与者面临的核心课题。未来,唯有那些真正将金融业务融入场景、并能做好风控的巨头,才能在这场持牌竞争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