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这枚新评出来的双面墨印龙洋,经过中式的解读把两枚的墨文解读出来,是“辰 協豐圖印““寅 華泰鎮記”
墨文既然解读出来了, 自然而然想知道这个墨文的背景,遂兴冲冲的去查询”协丰“这个商户,结果网上还真有收获。这个“协丰”经营的时间在1930年前。
上海安远路720号的大同纱厂,早先是在安远路223号的,是1944年迁到现址的。这家厂从创始后的十年左右时间,有十多位工商精英参与其改制推进。
大同纱厂前身是协丰纺线织造厂,由翁浚明、施昌炽等人创办。1929年陈章鸿、张云春等人将其改组成协丰纺织公司。,陈鸿章当时在上海的统益纱厂任高级职员,并且是宁波最大的纱厂——和丰纱厂的总管,收入相当丰厚,同时他正在上海筹建自己的协丰纺织公司和协丰商号。
1930年,又有俞佐庭、王心贯、竺梅先等将协丰纺织公司改组为益记纺织公司,1936年12月,李震之、李仲斌、江上达等筹资10.5万元,又将益记纺织公司承顶下来,改名大同纱厂。
据《近代上海工商业概览》: 至1942年6月,大同纱厂业绩不错,已跃升为一家中型纺织全能厂。由于旧厂生产受到场地局限,1944年该厂迁至属于普陀区境内的安远路720号,开始扩大企业规模。1947年资本增为法币6亿元,所产飞鸿、鸿远牌棉布、棉纱,沪上驰名。(上海市档案馆编,内部发行,1992年,页 1 )
1954年大同纱厂公私合营,改名大同棉纺织厂。 1958年该厂的纺部并入国棉六厂(现上棉六厂),机修车间留在原址,也改为国棉六厂的机修车间。
经过和中式评级工作人员的沟通,有“协丰”墨印的币他们遇到不少,多数是单面方印,极少出现两面方印,正面方印的中心文字有“辰” 有“寅” 有“卯” 有“癸” 是按照天干地支来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