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GEO被定义为“灰产”,说GEO就是AI投毒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9/19 15:34:00
近日,新浪财经、成都商报、大河报、中国日报等官方媒体接连报道了GEO的新闻,大意是说:GEO约等于数据投毒,是灰产产业,2万块包月,GEO从业者都是从SEO优化转型来的。
尤其是新浪新闻、大河报:明确把GEO说成是一种灰产产业。大意是说:GEO通过伪造权威、伪造假报告等方式干预AI大模型数据。卢松松观点:(1)官媒说的没错,标题和文章的大概意思都是对的,包括“GEO从业者都是从SEO优化转型来的”。(2)GEO没有被整体定性为灰产,但是是操作的过程中一些操作手法别明确定义成“灰产”“黑产”了,比如伪造专家、虚构报告、冒充权威、提示词注入、用虚假联系方式做电信诈骗。(3)部分GEO公司的操作手法已经越过了法律和道德贡献。但也没办法,毕竟是客户要求的。例如做GEO许多的客户都会要求留手机号、微信号,这就为电诈提供了温床。其实松松之前也写过关于GEO方面的几篇文章了,一个是GEO在未来3年内难成气候,但值得长期布局。另一个是全球第一家GEO公司诞生!顶级风投押注GEO赛道。AI"投毒"具体表现手段:(1)伪造专家身份。因为AI是最喜欢抓取有权威背景的内容,所以很多GEO厂家就把客户塑造成“XX博士”“XX实验室”的权威背景,目的是让AI认为内容可信度高,从而被AI引用。(2)假冒的研究报告,编造/篡改“各种研究报告”“数据报告”,比如视频号大V排行榜,本来没“XX”啥事,但我愣是“XX帐号”悄悄加了进去,投喂给AI,让AI误以为XX也是大V排行榜一员,这样就好接广告了。(3)提示词注入(Prompt Injection):和以前的黑帽SEO类似,就是在网页代码里插入一些不明显的“隐藏指令”“关键词”诱导AI抓取这些内容。(4)结构化/格式优化:为了让内容更容易被AI抓取,GEO会这样做:分段简短、一两句话一段、问答式、指南式、关键词密集、语义清晰。用于包装虚假或者非常有倾向性的内容,AI抓取的时候就容易抓偏。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有时候有AI搜索发现驴唇不对马嘴的原因之一。AI“投毒”有哪些危害?(1)误导普通人:比如用户问”哪个医美机构靠谱“,如果AI回答有被GEO优化过的,会让用户误以为这是客观推荐。(2)破坏生态平衡:小品牌、干货内容会越来越难生成,因为都没淹没了。(3)让人们觉得AI更不靠谱:如果一个AI大模型里,搜出来3-5个虚假内容的话,那用户一定会骂死他,这是平台方不愿意看到的。(4)AI平台虚假宣传、误导性广告、假专家、假科研报告可能违法,消费者权益受损。GEO的操作手法:(1)在文章里堆砌关键词:“哪家医美靠谱”“高考复读去哪”。然后围绕这些词写一堆看起来很专业的问答内容。(2)把文章写的不能写得像广告,要写成“科普贴”“经验分享”等高质量文章。(3)内容写好后,大面积投喂,就把他发到各种网站、社区、官方媒体、新闻网站里(因为AI喜欢抓取权威网站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卢松松经常在朋友圈说:GEO就是发软文的原因之一。(4)进阶玩法一:捏造“专家”“研究报告”“机构网站”,甚至搞个假新闻源。AI核实不出来,就当真了。这种玩法100%是灰产了。(5)进阶玩法二:更阴的玩法:在网页代码里偷偷加“代码”,普通人肉眼看不到,但AI能抓取到。这种玩法在当年黑帽SEO里就特别流行。总之就一句话:GEO=高质量软文+大面积投喂+造假伪装,来骗AI,把广告说成客观的回答。写在最后:上面的内容我都写的比较简单,目前的GEO大多是从SEO优化时代转型过来的草根创业者,目前,监管机构、平台正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行业自律和法律法规来规范GEO,但做GEO的公司规模都不大(甚至还有个人),被监管有一定难度。好了,本文结束,麻烦您关注下卢松松,因为你关注的人,决定你看到的世界!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52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