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176:九十年代集邮热的余温与叹息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9/27 11:19:00

九十年代的中国街头,曾涌动着一股特殊的热潮。邮局门口总能见到排着长队的人群,他们眼神焦灼又带着期待,手里攥着零钱或存折,目标只有一个——新发行的邮票或邮册。那时的集邮,早已不是文人雅士的小众爱好,而成了全民追捧的“理财捷径”。

这股热潮的起点,是集邮人数的骤增。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开始寻找精神寄托与投资渠道,兼具文化属性与稀缺性的邮票恰好契合了需求。一枚小小的邮票,既能欣赏图案里的名胜古迹、花鸟鱼虫,又能在流通中悄然升值,很快俘获了不同年龄层的青睐。从学生攒着零花钱买散票,到上班族省吃俭用囤邮册,集邮成了九十年代最具辨识度的社会风尚之一。

面对井喷的需求,邮政部门选择了加大发行量。原本限量发行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印量一增再增,从几十万套飙升至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套。邮册的种类也愈发丰富,精装册、年册、专题册层出不穷,包装越来越精美,价格也水涨船高。但市场似乎并不在意“量增”,反而陷入了“越买越涨,越涨越买”的狂热循环。有人靠着倒卖刚发行的邮票一夜暴富,有人听说邻居的老邮册翻了十倍价钱,更多人抱着“稳赚不赔”的心态跟风入场,把积蓄换成一摞摞沉甸甸的邮册。

那时的邮市,像一个吹得越来越大的泡沫。邮票交易市场里人声鼎沸,摊位前挤满了询价、交割的人,连不懂邮票的大爷大妈,也会揣着退休金来问“哪套邮票能升值”。邮册不再是收藏记忆的载体,而成了标注价格的“硬通货”。人们谈论的不再是邮票的设计工艺、历史背景,而是“这套能涨多少”“什么时候出手最划算”,文化属性被剥离殆尽,只剩下赤裸裸的投机气息。

泡沫终究会破灭。当邮票发行量远超实际收藏需求,市场上的邮品开始供过于求。先是热门邮票的价格停滞不前,接着出现小幅下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曾经争抢着收邮册的人开始抛售,却发现根本无人接盘。那些被寄予“暴富希望”的邮册,一夜之间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如今再翻开那些尘封的邮册,印刷精美的邮票依然色彩鲜亮,却早已没了当年的“身价”。对于跟风入场的人来说,它们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留着占地方,扔了又可惜,想转手却找不到买家。有老人整理旧物时,总会指着一柜子邮册叹气:“当年花了半年工资买的,现在连零头都卖不上。”

九十年代的集邮热,终究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见证了市场经济初期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也留下了投机狂热后的冷静思考。那些躺在角落里的邮册,不仅装着邮票,更装着一个时代的躁动与叹息,提醒着人们:脱离了本质价值的追捧,终究只是一场虚幻的泡沫。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8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