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底的时候,邮政就已经开始为2025年新邮预订不断地“热身”了,甚至还提前进行了内部测试预订,开放了几天的“提前”预订测试。国庆节之后,就正式开始新邮征订。但是今年却一直没有政策出台。此前市场传闻邮政要取消套票的预订,不过也仅仅是传闻,还没有被坐实。邮政对2026年新邮预订也一直没有“吹风会”,市场的传闻据悉是从“内部”流出来的,但无法得到验证。但有一点是有可能的,那就是对2026年的新邮预订估计内部有分歧,否则也不会如此“难产”了。
“新政”不出台,或许是因为内部意见不统一。邮政一直想根治新邮“破发”的问题,但各种政策的尝试都不对症。为何这个“方子”就开不出来呢?估计内部的利益博弈才是关键。邮政不应该不知道新邮“破发”的症结是什么吧?如果没有考核,没有打折预订给大户的行为,市场怎么可能出现新邮一发行就“破发”的怪圈呢?如果没有勇气打破这种传统的利益链的话,那么消匿新邮“破发”的问题估计还是难以实现的。即使再压缩发行量,估计也难以彻底杜绝这种问题。更何况,邮政对发行量的限制一直处于“挤牙膏”的状态,根本也不想一步到位。
国庆长假之后,新邮预订的政策也该出炉了吧?众所周知,新邮预订早已不是 “抢福利”,而是 “赌输赢”。2025 年数据显示,当年新邮平均折扣率依旧很高,一些题材甚至跌至 5 折, “预定即亏损” 的怪圈依旧没有打破,2026年政策如果再不改变,新邮预订大幅缩水必将成为常态。这也是邮政不敢轻易出台政策的一种纠结吧?
此前,邮政推出“刷脸认证+身份证核验”的最严规则,想清理囤票大户、压缩发行量。但效果如何?估计内部人都知道吧?2025年唯一让人略感欣慰的是,今年小型张曾经激发了一段行情,但并没有持续,如今唯有封神演义小型张保持着龙头本色,进而让市场还在“苟延残喘”着,也让一些订户还心怀希冀。
集邮爱好者都知道,邮票打折的病根在内部!有人直言:地方邮局能以低价拿到邮票再转手给大户,大户倾销到二级市场,导致“散户按面值订,市场却一直流通打折票” 的不公局面。若不先理顺内部结算制度,再花哨的预订规则都是表面功夫。但这项改革牵扯利益太多,短时间内或许根本推不动,政策自然只能一拖再拖。新邮预订的政策会出现变革吗?或许答案即将要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