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香港放大招!虚拟资产对接全球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1/5 9:32:00
11月3日,香港金融科技周现场,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的一句话,让台下加密圈大佬、国际投行代表集体坐直了身子。
没有预热、不玩虚的——香港证监会当天直接甩出两份"王炸指引":持牌交易平台将打通全球流动性,专业投资者可解锁更多虚拟资产产品。这意味着,曾被调侃为"自家小池塘"的香港虚拟资产市场,要在全球资本浪潮中,凿开一道通往"深水区"的闸门。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不是香港第一次释放虚拟资产开放信号。但从"允许比特币ETF上市"到"全面对接全球资金",这次的动作堪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第一份指引直指流动性痛点。过去,香港持牌虚拟资产平台(如OSL、HashKey)虽持有牌照,却像被装在"玻璃罩"里——只能服务本地专业投资者,交易深度有限,价格波动受限于小范围资金。现在,政策明确允许平台与全球做市商、流动性提供商合作,甚至接入国际清算网络。简单说:香港平台能直接调用海外资金池,全球玩家也能通过合规渠道进入香港市场。
第二份指引更狠:虚拟资产产品种类将"扩容"。此前专业投资者能参与的仅限比特币、以太坊等少数主流币,未来STO(证券型代币)、代币化房地产、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都将被纳入。用梁凤仪的话说:"我们要让香港成为虚拟资产与传统金融资产互通的桥梁。"
举个例子:某地产商想发行代币化股权融资,过去可能得跑遍新加坡、瑞士;现在在港持牌平台就能完成合规发行,全球专业投资者通过香港账户就能认购。这不是简单的"开门",是用监管框架把虚拟资产嵌入全球金融体系。
政策发布当天,两家头部平台的股价应声上涨。OSL母公司BC科技集团(00863.HK)盘后涨超8%,市场用脚投票,看多情绪明显。
从业者更关注的是"钱从哪来"。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本地专业投资者仅占虚拟资产交易量的30%,而新加坡、美国的同类平台海外资金占比超60%。一旦对接全球流动性,预计首年可引入至少50-80亿美元增量资金(约合390-624亿港元),这对交易深度、币价稳定性都是质的提升。
但另一边,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快速跟进。汇丰、渣打已宣布升级虚拟资产托管服务,贝莱德等资管巨头则在研究代币化基金的可能性。一位外资行高管私下透露:"香港的政策比我们预期的更激进,现在必须重新评估亚太区数字资产布局。"
不过,普通投资者暂时还碰不到这些新机会。政策明确限定"专业投资者"门槛——个人需投资组合超800万港元,机构需超4000万港元。这像是给市场装了个"安全阀":既吸引大钱,又避免散户盲目入场。
虚拟资产市场从不缺"试验田":新加坡搞过支付代币监管,美国SEC盯着交易所合规,迪拜甚至推出虚拟资产自由区。香港的优势在哪?
第一,法律体系"接地气"。 香港沿用普通法,与国际金融市场规则高度兼容。虚拟资产作为新型资产,最怕"监管模糊地带",而香港的《打击洗钱条例》《证券及期货条例》能清晰界定平台责任、投资者保护边界,这对大资金来说是最重要的安全感。
第二,区位优势不可替代。 香港背靠中国内地,面向东南亚。内地有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用户,东南亚正涌现大量加密新贵。香港既能承接内地合规需求(比如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探索),又能辐射东南亚资本,这种"双循环"节点地位,新加坡学不来,纽约够不着。
第三,监管"先手棋"思维。 从2022年发放首张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到今年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香港始终比市场快半步。这次政策不是"跟风开放",而是在泡沫期挤掉风险,在冷静期搭建基础设施。正如梁凤仪所说:"我们不要昙花一现的热闹,要可持续的生态。"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我不算专业投资者,这场变革和我有关吗?"
答案藏在两个趋势里:
一是资产配置全球化。随着香港虚拟资产市场与国际接轨,未来内地投资者通过QDII、港股通等渠道,可能间接接触到与虚拟资产挂钩的金融产品(比如代币化黄金ETF)。
二是产业红利外溢。虚拟资产市场的发展,会带动区块链技术、合规托管、安全审计等周边产业。香港已经在培育Web3人才,未来相关岗位需求、创业机会都会增加。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这次"开门",可能是中国参与全球数字金融规则制定的关键一步。当香港用成熟的监管框架证明:虚拟资产可以既活跃又安全,既创新又可控,人民币在数字时代的国际地位,或许能找到新的锚点。
11月3日的金融科技周现场,有位老牌对冲基金经理说了句话:"过去我们看香港虚拟资产,像看一个精心布置的橱窗;现在,橱窗后面的仓库、物流、交易系统全建好了,真正的生意要开始了。"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拆墙",本质是一场关于信任与规则的实验。当全球资本开始用真金白银投票,当传统金融机构放下偏见入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市场的崛起,更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新叙事——既拥抱创新,又坚守底线;既连接世界,又立足自身。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630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