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共制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正值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期,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其票面图景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采用汉、蒙、维、藏4种民族文字,中国人民银行名称为魏碑“张黑女”碑体(这成为以后中国人民银行通用标准字体),5元票和10元票分别以民族大团结和工农联盟为图景,其余则以革命圣地、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能源设施为图景,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貌和中国革命历程。 第二套人民币从1950年开始设计,至1953后完成并试制,其与第一套人民币兑换率为1:10000。 张书裔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1955年流通的第二套人民币中10元、5元、3元、1元均由当时的苏联代印,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由我国自己印制。1961年和1962年,我国分别印制了1元和5元新版本,苏联代印的“五三版”3元、5元和10元票于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流通。 张书裔说,第二套人民币中10元面值票因发行量少而最难收集,也具有较高收藏价值。而3元面额票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发行过的3元面额人民币,是根据苏联货币———卢布的特点印制,因在中国并不适用,此后也不再印制。 第三套人民币亦有珍品 1962年开始发行、流通时间达长38年的第三套人民币,陪伴了1960年代至1990年代四代人的成长,其中的硬币目前还在流通使用。 这套由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人民币,较第二套票面尺幅小,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票面图景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也标志着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 第三套人民币中,有多个年份版本的1分硬币发行。 “1961年版的1分硬币,当时发行方向就是国外收藏市场,所以这年制造的1分硬币国内从没有流通过。”听张书裔道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发行量很大的1分硬币也会那么值钱。 谈到河南汝州藏友的两张1角人民币,还有一段故事。第三套人民币中的“枣红一角”,发行时间是1960年,票面主体为枣红色。发行之初,细心的人们发现“枣红1角”券面图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进,这在当时“路线”之争甚嚣尘上的年代,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因此“枣红1角”没怎么流通就遭到严苛的回收销毁,存世量骤减。 而这个钱币上的“路线错误”却使“枣红1角”在今天成为收藏界的宠儿,集万千目光于一身,已成为各路藏家奋力寻求的珍品。 为挽回“枣红1角”的错误而随后发行的是“背绿1角”。但因这枚1角钞票由于当年发行的2角纸钞背面颜色都为绿色,在交易过程极易造成混淆,故仅使用了14个月便也遭回收,由此成为历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