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日益加深的世界邮票商品化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2/8/18 22:32:00
日益加深的世界邮票商品化
  从当代世界邮票发行的各个环节来看,邮票商品化程度的深化已经渗透到邮票发行的各个领域,贯穿着邮票发行的全过程。这主要表现在:

  邮票设计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邮票设计是邮票发行的第一个环节。传统的邮票设计都是由发行国来组织,通常是采取由国家邮政部门约稿的形式,这样既保证了邮票发行工作从一开始就处于国家的监控之下,使邮票能在政治上维护发行国的利益,又是国家邮政主权的具体体现。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的"国际个体户"和"跨国公司",他们经常包揽了某些国家和地区的邮票设计,这就是我们经常很容易发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邮票设计无论在格式上还是图案上都极其相似的原因。而由于这些"设计专业户"设计速度快、设计成本低,对于那些靠邮票发行牟利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尽管这非常容易造成邮票图案的粗糙和千篇一律,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愿意加入这一行列。

  目前,最著名的从事这项工作的机构是美国一个叫做政府间邮票公司的机构,它为世界上将近70个国家和地区设计、印制、发行邮票,而且经常组织各种热门专题的联合发行,如北京'96亚洲邮展期间,该公司就组织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来发行纪念邮票。当然,由于这个公司的所有邮票产品都出自几位设计人员之手,图案、格式自然难免雷同。

  邮票印制工作的集约化程度加深

  邮票印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传统的做法是由发行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定点厂家负责,即使由于某些原因由外国厂商来承印,也都有严格的控制和约定,以保证因出现某些纰漏而损害国家的荣誉和形象。然而,要兴建一座专门的邮票印刷厂难度很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这对于那些一年发行不了几套邮票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是不合算的,因此,许多邮票发行国家和地区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由外国的专业印刷厂来承印本国邮票。

  经过长期的竞争和比较,这些专门从事邮票印刷的厂家也相对固定。目前,这类厂家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印刷公司、荷兰的恩德利休公司、美国的AT&T公司、瑞士的科瓦西公司(我国台湾译作哥瓦锡公司)、法国的TVF公司等,这几个公司的邮票年印量约占世界邮票年印量的40%左右。我国的北京邮票厂1995年也为联合国邮政印制了世界妇女大会的纪念邮票。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北京邮票厂的印刷水平和印刷能力,北京邮票厂将来是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邮票印刷点的。

  这种由外国承印邮票的办法使得邮票印制成本下降,邮票印刷质量更高,邮票更精美,也使得各国邮政的邮票利润率更大。这在客观上推进了邮票的商品化。

  邮票发行数量大幅增加

  邮票成为商品,使邮票发行有利可图。世界上不仅出现了不少号称为"邮票王国"的国家和地区,如摩纳哥等,而且许多地少、人稀、财穷的国家也把盈利的目光指向了邮票发行,出现了不少专为发行邮票来挣钱的邮政机构。这方面最典型的是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如亚洲的不丹、马尔代夫、朝鲜、越南,非洲的加纳、坦桑尼亚、乌干达、中非共和国、多哥、冈比亚、塞拉利昂,拉丁美洲的格林纳达、圭亚那、圣文森特等。有的国家人口才十几万,而每年却发行四五百种邮票,其目的不言自明。这些商品味极浓的邮票多为热门专题,面值很高。这也是一段时间外国邮票上的中国题材大量涌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据笔者统计,1997年世界各国发行的600种以上的中国题材外国邮票中,有约550种是分布在上述国家和地区,总数量比1996年多了近100种。许多邮票发行后并没有进入邮政领域,而是直接进了集邮者的收藏中。

  一些大国也不甘落后,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在邮票发行上大发其财。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近几年来,美国每年都发行200种以上的邮票,每种邮票的发行量动辄几亿,而且,同一种邮票还以小本票、小全张、卷筒票等不同形式和不同版别出现。

  可以说,在这场世界性的邮票商品化浪潮中,无论大国、小国、穷国、富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其中,并在自觉、不自觉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加剧了邮票自身属性的转化。邮票发行量的骤增,成为当代世界邮票商品化程度加深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邮票发行方式的商业味道加重

  纵观当代世界各国的邮票,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发行的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明显增多,1996年,这三类邮品的发行量占到世界邮票年发行量的7.3%,而1990年这个数字仅0.34%(注:这两个数字是根据1997年版的美国斯科特邮票年鉴统计的)。同时,各国还大量增加异型票幅邮票、异型齿孔邮票、无齿邮票、小版邮票的发行数量,通过变换花样来吸引集邮爱好者。如泰国、韩国等一些国家则每套邮票均加发小本票或小型张、小版张以增加收入。

  有一个倾向应予以注意,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邮票全张都改为小型全张,即每个邮局全张含有的邮票数量在减少。据外刊报道,1995年世界邮票邮局全张的含票数平均仅约为26枚,比1991年的平均每个邮局全张含邮票44枚下降了近一半。同时往往在版边上印上精美的图案、文字,而这些图案、文字恰恰是邮票本身所没有的。这种做法使集邮者在购买邮票时更愿意购买一个全张而不仅仅满足于购买单套,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邮票的销售量。如我国的台湾省从1995年起将邮票邮局全张全部改为20枚。有些国家还在这方面赢得了国际信誉。如克罗地亚自独立以来,邮票全张均为20枚,所有邮票的票边都印有不同的图案、文字,20枚邮票中有几枚还是没有面值的副票,图案与邮票不同,这种全张被国际集邮界称为"克罗地亚全张"。

  更令人叫绝的是,有些国家并不满足于传统的邮票发行方式,绞尽脑汁出新招,以更多地赚以利润。如1997年圣马力诺邮政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赞助下,发行了一种带奖券的小型张,这枚题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的小型张上部是邮票,下部则是一枚奖券,剪下奖券寄往该国邮政,即可参加抽奖,奖品居然是一辆尚未出厂销售的最新型号的大众汽车。而北欧的芬兰于1998年2月发行的一枚小全张的中心图案竟是类似即开型奖券"刮刮乐"的刮开区,刮开后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问候语。这两个事例是邮票商品化程度加深的最生动的证据。

  邮票的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但毫无疑义的是,这一趋势将对集邮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为集邮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应予以密切关注。 (摘自《中国集邮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91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