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假山盆景,它们惟妙惟肖、造型生动,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它们的材质则大多是—英石。这种英石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被先人把玩,很多文人墨客都给他写诗赋词,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据说,这种石头还能镇园镇宅。
英石主产地在广东省英德市中部的英山。英石由无数松散的板块构成,受暴冷暴热的气候和风雨影响,风化、腐蚀、发育独特,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英石假山盆景的制作工艺以自然奇石为依托,融入工匠的智慧,使英石“瘦、皱、漏、透”的外形,折射出中国佛教和道教的“空”与“灵”。






现在奇石市场上传统的名石并不多见,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太湖石、灵璧石资源日趋枯萎,二是英石资源依然丰富,但英石产地偏南,而对英石的功能形成了固定的看法,缺乏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英石和太湖石、灵璧石是园林专用的名石,可英石区别于太湖石、灵璧石的不仅它用于园林更能作摆件清玩。英石有大器、中器、构件、小件之说。它的大器、中器要一石体现出山的整体为标准,峰峦起伏,嵌空穿眼,质坚苍润,扣之清越,讲究的是大气象。
我见过现置于杭州西湖的宋时英石“绉云峰”,那块石头高达数丈,形同立云,又似摇波,令人叹为观止。我自己也收藏了一块“龙崖”英石,形如龙头但又是峦峰之状,气势雄浑,而细节处白筋勾勒,石线过渡,甚为奇巧。它的小件秀中有骨,褶皱又有白筋,形成丰富图案,而滴漏留痕,孔眼相通。古人玩这类英石“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我也收藏着一件,似龙非龙,非花似花,薄处如翼,细处如针,置于案头,来人见之莫不惊艳。
初涉英石领域的藏家应注意:
就资金状况而言,英石收藏是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门类,只要手里有一万元就可以起步了。但如果要成为专业藏家,还是要加强学习。比如买英石类的书看,多和业界的朋友交流。但在我看来,最关键的还是来英德实地考察,经常零距离接触英石,反复体会,眼光就会高。
●英石小知识
英石的分类
英石分为水石与旱石。水石更具灵性,主要从侧生于河边的岩洞之穴壁上切割下来,如今一般称切底石。旱石从石山里挖掘而来,以原石为多。当代赏石界赏河里的卵石,以赏没经过切割、打磨的原石为上。古代文人玩山石,无论是灵璧石、太湖石、英石,允许稍微修饰,但以不破坏原石之原状为标准。所以,如今切底的英石、九龙璧石、出蓝石,石之形状特佳者,仍有收藏价值,仍可赏玩。
英石的色泽
英石的色泽也有淡青、灰黑、浅绿、黑、白色等数种,以浅绿、白色为奇,以黑色为贵。
英石的形状
英石因岩溶地貌之发育,雨水暗流之冲刷等,山石表层极易被溶蚀风化,故石表多皱状、孔状、峰状。假如以美术语言来评英石,英石的线条最丰富;假如以古玩语言来评英石,英石的古风最浓郁。质坚而脆的英石,也如灵璧石讲究声韵,英石之佳者,也扣之有声,有共鸣。
目前,英石市场没有遭到过渡炒作,还没有出现暴涨,但随着藏家的介入,价格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能赏玩还能升值,值得藏家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