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传后世——
北京 李亚静
1920年5月7日,我国开通北京至天津往返航线,并在京津两地收寄航空邮件,为两地提供航空邮政服务,这是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及航空邮政的开端。
为纪念中国航空邮政90周年,中国邮政于2010年5月7日发行JF94《中国航空邮政90周年》纪念邮资封一枚。邮资图案为一架白绿色的中国邮政飞机穿过“90”字样的白色烟雾,与蓝紫的底色形成鲜明对比,非常醒目。封图由1920年5月7日首航“京汉”号飞机和天津至北京首航邮简组成。当时“京汉”号飞机自北京南苑机场起飞,此封的主题原地为北京南苑机场,北京市邮政部门在邮资封发行首日启用北京南苑机场临时邮戳,在北京丰台区东高地邮局使用(图1),大多数原地集邮爱好者在此局寄发原地封。
然而不为集邮爱好者所知的是,《中国航空邮政90周年》邮资封上的天津寄北京航空邮简原件是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藏品,故此封封图的原地为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JP、JF系列邮品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重要邮资票品,其邮资图及封图均为邮政用品及专题等邮集的有效信息,不同于普通邮资封片上的加印图案,JP、JF系列邮品采用实寄封片为封图的尚属首次。笔者于2010年5月7日特制作了JF94《中国航空邮政90周年》封图首航邮简收藏地首日航空实寄原地封,加贴北京·邮票博物馆邮资机签条0.8元,销北京·邮票博物馆首日邮政日戳航空寄澳门(图2)。此封选用航空寄递与其航空主题相得益彰,更具有收藏与参展价值。
首航封是指在新的航线开航的第一天,从航线一端邮局交寄,随第一次航空班机运送到航线终端邮局或中途站邮局,同时盖有收寄局和投递局日戳的信封。这些信封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各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史实,是研究邮史、航空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件馆藏的天津至北京首航实寄邮简为民国嘉禾图3分邮资邮简(图3),加贴北京一版帆船邮票10分1枚,邮资共计13分,由于当时尚未制定航空邮资,所以按挂号快递邮资寄递。销天津1920年5月7日小圆戳,旁盖“***由飞艇寄天津至北京”、“由飞艇收讫”邮政付戳。邮简背面贴有快信签条,旁盖紫色“直隶天津警察厅”中英文圆形戳,有黑色“北京九年(1920年)5月7日19时”落地戳(图4)。据集邮家考证,天津至北京首航携带信函及明信片共195件,现存世仅26件。邮票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天津寄北京首航实寄邮简由中国集邮家姜治方先生捐献。
姜治方(1907-1980),中国集邮家,外交官,大学教师。名襄,字子勋。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法国、比利时,曾参加南昌起义。长期在驻外使馆工作,1949年任驻波兰代办,1951年归国。12岁开始集邮,致力收集、研究中国邮票,藏品丰富,尤以首航封、苏维埃邮政邮票实寄封著称。曾加入中华、新光、甲戌等邮票会。其《中国首航封》邮集在1933年布鲁塞尔首届航空集邮展览中获银奖,《中国邮票与实寄封》邮集在1944年葡萄牙首届邮展获镀金奖。1957年作为中国集邮代表团成员赴莫斯科参加国际邮展,并以《中国早期实寄封》邮集在邮展中获金奖加特别奖。1966年将所有集邮藏品交邮电部保存,并于1979年捐献国家,现藏于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著有长篇回忆录《集邮与我的生活道路》一书。
《集邮博览》第6期陈谷先生的文章《收藏者要有一个好心态》中指出“邮票博物馆不是集邮家藏品的唯一归宿,但一定是最好的归宿”,笔者深表赞同。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正是在众多的集邮家和热心人士的关注与支持下得以不断发展,这些捐献品犹如涓涓细流汇入了国家邮票收藏之地,永聚不散。姜治方先生捐献的北京寄天津、天津寄北京首航实寄封与其他几枚中国早期航空实寄封曾在“2009北京国际航空集邮展”上与世人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