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反符号化的文化传承——“连年有余大宋银砖”的传统与再生谈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3/9/7 13:32:00
  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而北宋之美学风韵,则最是中原文化艺术之美的代表。由此出品“大宋银砖”系列,便是举意将北宋的艺术、文化、生活,融以现代人的情感,升华于每一件“宋风文化物品”中,使我们能够前撷东方精神之硕果,后续文明遗脉之悠长。

  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口头相传的史前文明,还有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北宋,即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巅峰时代,它的美学风韵,也是最能代表中原文化之美的典型风格。本款“连年有余大宋银砖”,即为隆重推出的“宋风系列”首款产品。

  东方诗意,古韵新风
  这款银砖,其主题画面设计灵感来自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连年有余”,砖型选自兴于宋金时期的龛形砖雕造型。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北宋时期得到空前的兴盛。史载,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贴年画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邻近当时首都汴梁的朱仙镇作为木版年画的主要产地,声名日隆,成为木版年画的中心,其作品畅销各地,朱仙镇一地,虽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得以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其作品及产地,均成为宋代中原民俗艺术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其特征有五: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这使得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这些作品中,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人物绝少媚态,颜色浓重粗犷,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在本款产品中,设计者便是将年画中独特的刀味、木味与金属的质感嫁接在一起,以精细中蕴含朴拙的技巧将传统文化鲜活再现,在传承传统中也体现出强烈的主观再创作意识。在对传统元素的创新中,设计师并不不单单是将一个旧图腾进行材质上的新应用,或者仅是将一个老画面进行新改造,无论对画面中儿童线条、五官的刻画,还是对孩童怀中那尾大鲤鱼的细腻化处理,均在传统年画的古朴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现代式的空灵、层次感,在工艺的表达上也巧妙利用银砖上的凹凸空间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对金属的光泽、折射感的运用,也使画面更加丰富、传神、动感、富贵,那从画龛中探身摇曳的莲蓬与枝叶,更是将宋式的东方诗意做了一次意象化的植入,使产品虽处处皆是依据传统新创画面,却又处处皆有传统风骨。

  率性创意,传承风骨
  产品背面的鲤鱼跃水,灵感则是来自营建于北宋的初祖庵石刻。初祖庵作为少林寺建筑群之一,其建筑艺术价值极高,其中的石刻也属上乘。在原作中,在水波之中有数条鲤鱼错落排列摆尾前行,其线条洒脱劲道,鱼身修长有力,是典型的宋式雅文化风格。本款产品中,设计者的再创作更为率性,使游于水中的4条鱼纵身跃起,首尾相连,在水浪之中溅起点点水珠,使画面充满朝气蓬勃之意,更符合现代人率性自由、乐于创新的心灵追求。

  在银质金属的新材料上,再创作的年画透出柔和的光泽,犹如月光散向大地,富有无限诗意。它不像传统的银砖只是起到精美、好寓意的作用,也不是复制而成的传统产品固守一隅,与现代生活遥遥相望。在它的身上,有着鲜明的“反符号”式文化传承,它极力避免了对传统元素的“拿来主义”,也极少具象化的传统元素应用,设计师用无处不在的创新意识,含蓄地将宋代美学与中原传统文化在产品中表达出来。它用金属的光泽感与理性,同民俗题材的原生态与自然主义相结合,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使传统文化在工业化的精细打造中,呈现出新的气质,将中原文化的精神与风骨以金立言,为时代生活融注鲜活的传统创新式美学气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