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收藏不可以存在的心态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3/10/4 12:17:00
摘要:参与收藏的个人除了陶冶情操、增涨知识以外还可以增加财富,参与收藏的人目的不一样,心态也就不一样。今天我们就讲讲收藏不可以存在的心态。
第一,捡漏,天上能掉下来馅饼。  
相信不少收藏爱好者都有个类似诧异的邂逅。经常在某个路段有一堆人围着摆着小地摊的陌生人,在询问他手中的宝贝多少钱?这就是捡漏的人群,他们当中的人都有一种同样的心理,便宜买好货,以超低的价格买一个有信息差的收藏者手中的藏品。  
如今的收藏有个有趣的场景,有些陶瓷工艺收藏爱好者每天去地摊或者市场上买一个“官窑”的陶瓷品,天天都能用几百元就买了一件陶瓷品。收藏市场上现在到处都可以见到号称“官窑”的陶瓷、齐白石的字画。纳闷的是天天都有捡漏那不十多天就是百万富翁了,其实收藏者就是侥幸的心理,希望比中福利彩票还低的概率的事情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常识的收藏者都知道,官窑瓷器是各个朝代宫廷内的人御用品,使用量相比民间相差甚远,存世量少之又少。要说有多少流落到民间流传保存下来,那是凤毛麟角。捡漏者希望天上能掉下来馅饼的心理可见非常荒唐,如果是精品存世量就少,如果天天能捡一件,就不叫精品了。
第二,“专家”,专家是神。  
有些收藏品打着国字号,国家XX研究大师、故宫博物院XX研究大师,那么他们的藏品的价格就一定突飞猛进。现在的收藏市场有些人拿着藏品到处找人鉴定,一般真正有真材实料的鉴定师他是不会出现在这种市场上,而市场上往往就有些号称是“专家”的人在打着“XX鉴定专家”的旗号在开门做生意,只要你肯花钱,你手上的宝贝马上可以火鸡变凤凰,他就给你的收藏品做一个鉴定写上了你想要的“行头”和文字描述。  
这些所谓的“专家”且不说他职业道德,就说他是否有真材实料都成问题。往往这些专家,经常花钱买了一两本收藏类的书籍,或者每天在博物馆里摸排滚打,往往就是纸上谈兵评头论足根本就没有实战经验,你要叫他道出其中细微之处恐怕只能支支吾吾了。而且真正的专家也不是通才,收藏的跨界很广,专家只能说做到某个方面的专家,根本无法做到路路通。
第三,尽信书,书就是权威。  
一个有趣而又常见的场景,有些人通过网上找到收藏鉴定平台,然后问他你有什么藏品,他马上发了一个相片的是某本书的图片,然后他说,啊!就是这个模样,跟他一模一样值多少钱?  这种按图索骥的笑话在收藏界经常可以遇到,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把书本当做标本的做法在现在的社会早已经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这种现象就好像找个军装穿上去就是军人,挂着军牌就是军车的现象差不多。现在无论是书本还是网站出版,文章权威性非常低,写玉的作者有可能根本就不了解鱼,写陶瓷的作者也可能对陶瓷一窍不通,完全是在整理资料,或者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一本书左拼右凑就出来了。然后出于自己的炒作目的表上了自己高价,这样的书即迎合了收藏热又达到了自己盈利的目的。拿着书当做权威就刚好上了出书人的当。
第四,盲目跟风。  
资本市场上总缺少不了炒作和泡沫,大部分收藏爱好者也是喜欢跟风追涨杀跌。听说某个人民币大炮筒在拍卖市场以上百万的身价成交,于是在邮币卡市场就有一群纸币发烧友在寻找人民币大炮筒询问多少价格。其实能够上拍卖市场的人民币大炮筒往往存世量就只有一个号码是“8888”的,根本就不存在第二套,寻找也是徒劳无货的。听说某个收藏品在市场上暴涨,马上就有大量人涌入市场买入,生怕下次上涨会错过,要是在卖了自己手中的藏品听到藏品在市场上上涨了多少,马上就锤足跺脚叹息。  
现代社会的宽松环境和开放心态,使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力下,不择手段地包装、炒作作品,认为收藏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一样,必须炒作,不炒就没行情。其实炒来炒去,套利的是庄家,被套牢的就是那些散户了。
第五,出奇就能致胜。  
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收藏界便很多人把“物越稀就越贵”当做收藏的致胜法宝,出奇就能致胜。有些人就专门寻找一些冷门、偏门的品种,只有偏门才会更加稀少,所以有人不是偏门就尽量往偏门方向发展。北京有位陶瓷收藏爱好者专门收藏了许多奇形怪状的钱币很多市场都见不到原品。据说,他有一枚北宋年代的“崇宁重宝”,版别特殊,价格要上万元左右,但是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加工品,大部分经过市场上买一些旧时代的古钱币,拿过来二次加工,雕、刻、画、铸,出来的物品就跟原来的奇特了许多。  
收藏市场不是出奇就能致胜,“物以稀为贵”不是用人为制造的而是收藏品从不是收藏范畴到收藏范畴在到流通领域,自然形成的物品稀少的形势。比如,全国山河一片红由于历史因素其收藏在邮票界一直是明星邮票,陶瓷的“元青花”官窑,本身这个陶瓷宫廷使用就少而且出土又少,是货真价实的稀缺品。收藏不能人为追求出奇就能致胜,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这里我不得不说,现在贺岁纪念币,炒作泡沫太大,大家请谨慎入手,请勿为一时的蝇头小利所迷惑,投资需理性!
wind风过无痕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89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