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我的集邮小结
黄立峰
自从爱上集邮以来,我在这个最大的业余爱好中收获不少,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一、学习邮识,提高组集水平 集邮,邮识是基础。没有丰富的集邮知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往往会遇到集邮上的“瓶颈”和“天花板”。因此我多年一直坚持自费订《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博览》、《上海集邮》等报刊,不断从中汲取丰富的集邮营养。随着集邮的深入,我先后加入了中国邮史研究会、专题集邮研究会、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等国内知名的邮学研究会,试图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邮识,提高自己对集邮的认识。尤其是在专题集邮上,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文章,浏览了很多的专业知识网站和邮品销售网站,横向找自己专题知识的不足,纵向找集邮知识的欠缺,通过学习、观摩,对专题集邮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制作专题类邮集也有了粗浅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我尝试编组了《肥胖》和《口腔保健》两部一框类专题邮集,并参加了两次全国邮展,获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这些都是多年知识积累的结果,当然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 二、广交邮友,丰富收藏品种 交友是集邮的一项最大的乐趣,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更好地体现集邮的魅力,所以我不断地通过交友来体会这种乐趣。 一是加强与本区内邮友的沟通交流。2002年底首次与银川集邮文化沙龙的集邮前辈们接触,2003年初正式加入银川集邮文化沙龙。通过与本区内集邮“精英”的接触,学到了不少的集邮知识,尤其是对宁夏集邮的历史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新一届沙龙全体会议上,被推选为理事之一。在与银川市中医院梅明先生的交流中,逐渐对邮政用品以及传统类集邮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影响下,开始了对普30邮票的收集整理,目前已经收集到一些小变体票和大量的实寄封,这也促使我的集邮方向逐渐从专题转向了传统,使我体会到了传统集邮的魅力所在。在与中宁电厂张玉琦先生的交往中,我们就集邮无话不谈,也对制作邮集有过深入的探讨,我会给他集邮方面的建议,他也在集邮中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他对集邮的执着精神,一直让我自叹不如。在与已故的青铜峡铝厂孙文军先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集邮带给大家共同的乐趣。孙文军先生生前的集邮成果也许并不丰富,但是他对于宁夏本地邮品的收集和研究,对于开放类宁夏邮品的执着和探讨,对于通过宁夏邮品来展示宁夏特色的精神,令我至今难忘。尤其是他对邮友的无私奉献,让我至今感动不已。 二是与外地邮友广泛交流。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正好在刚刚从学校毕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与外地邮友交流,所以我利用银川刻制防治非典宣传戳的机会,在《集邮报》上找到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集邮爱好者,给他们不断地寄戳,当然也相应地收到了不少回赠,使我在短时间内收集到了大量的非典相关邮品,促成了我制作了一部《防治非典》一框类邮集。在与邮友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邮友们的热情,也提高了自己对集邮的认识。后来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邮票发行时,我寄赠了400余枚首日封给各地的邮友,在信中与大家探讨了专题集邮的未来、小型张在邮集中如何展示等问题,都得到了大家热情的回复。在与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各位老师的交流中,大家不仅对我的《肥胖》邮集给予了热情指导,还直接提供给我不少好的邮品,其中广东骆庆明先生提供的德国军邮片、湖北刘祖鞭老师提供的意大利BLP邮简,都使我的邮集增色不少。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银川集邮公司尤其是集邮公司岳银娜师傅对我集邮的支持。我于2002年开始了与岳师傅的交往,她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是最大的。比如我需要买100套民运会邮票寄首日封,她就积极向集邮公司反映,终于解决了我的票源问题。自2005年起,我请求她每次在总公司首日封到货后帮我实寄三套,她都精心地为我补资实寄,令我十分感动。当然,这里还要感谢黄大伦老师能为我亲自书写首日封上的收件人地址。 三、助力邮协,发挥自身优势 邮协是集邮爱好者的“娘家”。要想在集邮上有所突破,必须有邮协的大力支持,所以我在自己“玩”好的同时,比较注重通过邮协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集邮中来。 一是协助搞好新邮预订。前些年集邮市场不景气,集邮爱好者流失比较严重,每年的新邮预订形势并不好,我就发动周围的朋友去预定邮票。通过我的努力,每年预定的邮票在50-100套,有的朋友除了续上了新邮预定这份“缘”外,还委托我购买以前因没有预定而断档的几年新邮,这使我感到,发展集邮爱好者,其实也需要集邮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二是协助开发邮品。在中宁县工作期间,我建议县邮政局启用了几枚带图文的宣传戳,后来和张玉琦先生共同建议邮局启用了连体宣传戳,在一定范围内开了先河,得到了国内的关注。后来因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又与中卫的张亚平先生联系,推动了中卫市连体戳的刻制使用,自此中卫市连体戳的启用蔚然成风,在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为中卫创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建言献策。中卫是历史文化名称,有几个全国集邮文化宣传基地,有创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的良好基础。所以在接到中卫市集邮公司关于宣传集邮文化需要稿件的电话后,我义不容辞地写了一些集邮基础知识以及自己集邮感悟的文章提供给市邮协,算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是倡导成立了中卫集邮研究会。参照银川集邮文化沙龙的模式,我在中卫市邮协的大力支持下,倡导成立了中卫集邮研究会,本意是扩大集邮的影响力,发展更多的邮友参与到集邮的研究中。研究会成立后,举行了几次活动,但是由于我工作调动的原因,再未参加活动,感觉很是惭愧。 五是为中卫市邮协《沙都邮韵》创刊作出了努力。在市邮协的支持下,《沙都邮韵》正式创刊。应该说,作为一个非首府城市的地级市,能创办这么一本杂志,是需要有相当大的魄力的,幸运的是邮协十分支持这项工作,所以我和其他的邮友也就更愿意尽自己的一臂之力。目前《沙都邮韵》已经出版2期,这在中卫集邮史上也必将是浓重的一笔。 六是担任宁夏集邮网站的版主和宁夏集邮QQ群的管理员。2005年我开始尝试在网络上集邮后,对网络集邮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来宁夏集邮网开通,我荣幸地被聘请为版主。在担任版主期间,我尽量抽出时间来“打理”自己所负责的版块,算是为宁夏集邮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另外宁夏集邮QQ群本来是有延安的覃雪峰先生创建的,但后来看到我经常在QQ群里发言,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覃先生主动将管理权限交给了我,我也在张玉琦等邮友的帮助下,使宁夏集邮QQ群发展成为了宣传宁夏集邮的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乐在其中,集邮情意无限 应该说,十几年的集邮并不算长,但是通过集邮,我感觉有以下两点特别值得回味: 一是通过集邮,给自己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回味。这些美好的回忆包括,一同于新邮首发时到原地去寄实寄封,撕票、贴票、盖戳、交寄忙了整整一天一夜而不觉得累;一同为了一部邮集的制作而为了某些邮品的展示争得面红耳赤;一同为了一次集邮展览的成功,不惜搭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积极地支持邮协征集邮集、装框拆框而没有丝毫的怨言。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生中的点点回忆。 二是通过集邮,认识了很多很多或饱学、或乐观、或幽默、或热心的朋友、老师。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要说总结,上面的总结中一定还漏了很多需要感谢的人,比如介绍我加入银川集邮文化沙龙的徐光前老师、指导我如何制作邮集的贺勤业、成学文、李佐祥老师以及和蔼的苗夏丰老师、等等,在这里都要表示感谢。 虽然我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参加活动,但是我想我爱好集邮的心一直不会变,对各位老师的感激之情一直不会变。 这就是我集邮的简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