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金 启
集邮的快乐来自哪里?
从小学五年级喜欢上了花花绿绿、非常好看的邮票,开始收集邮票,一直到宁夏集邮协会成立。这期间只知道收集邮票,主要是从信封上将邮票剪下来,用水浸泡后,细心地将邮票从背纸上揭下来用清水轻轻地把邮票背面的浆糊或胶水洗掉,平放在玻璃板上,用一张白纸覆盖在上面将水挤去,这样反复2到3次,再轻轻地把邮票揭起来夹到两张白纸中间,放到玻璃板下压干压平,然后再按编号把邮票分套放到集邮册里。这时的心情是快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条件的许可,我越来越想把新中国的纪、特邮票收集齐全。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换邮票;购买半价的盖销邮票;到亲戚朋友处搜求;甚至还用当时非常稀缺的自己组装的一台三波段半导体收音机与过去的同学换了一册子邮票。这期间,只要找到一张我缺的邮票,就会快乐好几天。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9年,银川在解放西街的民生街报刊门市部恢复了集邮业务;第二年搬到新华街邮电所设立了集邮柜台;再后来在老邮电大楼和湖滨街邮电所也开设了集邮柜台。那段时间我经常光顾这些地方,见到了许多过去的同学郭纪元、贺勤业等,以及后来成为集邮朋友的李春生、徐光前、王四德、冯镜岩、杨吉庆等人。大家在一起聊邮票和集邮心得,感到特别快乐。
随着全国和宁夏集邮形势的发展,邮友之间自然而然的有了成立集邮组织的想法,但不知审批的单位和程序。最初大家都认为集邮属于群众文化活动,应有文化厅和文联负责。首先和自治区文联的肖显文(时任文联舞协副主席)、秦绥武(时任银川市文工团舞蹈队副队长)联系上了。同时,先期成立的集邮研究会也找到了区文联的肖川(时任宁夏朔方编辑部诗歌组组长)。随后在1981年年底到1982年初的冬天,郭纪元、贺勤业、肖显文、秦绥武、肖川、戴国安、金启、吴天夏、赵显强、冯文惠和马晓萌(市文联干部)等人在南门楼的底下的一个房间开过2—3次会,围绕筹备成立宁夏集邮协会事宜进行商讨。后来得到消息说集邮组织归属邮电管理局进行管理,于是就联系到了时任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邮政处的处长李远同志。在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宁夏邮电管理局决定由李远同志负责启动自治区集邮协会成立的筹备工作。于是在1982年的5月25日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集邮协会筹备委员会。李远同志任主任,戴国安、张洙曾、郭纪元、肖显文、肖川、秦绥武任副主任。同时分设宣传组、组织组和服务组。经过筹备委员会紧锣密鼓的工作和先前集邮爱好者的积极努力下,1982年的12月12日宁夏集邮协会正式成立了。集邮爱好者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我们非常快乐。
在筹备成立宁夏集邮协会的过程中,我担任服务组的副组长,实际上服务组就我一个人。分别在筹备委员会成立纪念封和协会正式成立纪念封上贴邮票、盖纪念戳,都落在了我头上。那时盖纪念戳的油墨非常难干,我就盖一个晾一个,家里的桌子上和床上都摆满了,直到感觉干了才收起来,就这样都难免蹭脏。几千个封戳前后干了十几天,好在那时还年轻,并不感觉到累,只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收集信销票已不符合世界集邮展览的要求。于是我从1983年开始有意识地从邮票公司和集邮者手中购买“编号票”以后的新邮票,经过几年的努力,最后终于将这一时期的信销票和盖销票完全替换成新邮票了,而且将这一时期发行的比较珍贵的小型张和小全张也收集齐全了。这时我也是挺快乐的。
由于我所在的工厂没有一位领导喜欢集邮,也得不到厂工会的支持,所以厂里一直没能成立集邮组织,我只能一个人身份加入宁夏集邮协会(1982年—1986年)和银川市集邮协会(1986年—1993年),我还被选为自治区邮协理事和银川市邮协理事。2004年初,我和曹益民同志一起加入了银川集邮文化沙龙,有了经常 可以参加活动的集邮基层组织。那时就甭提有多快乐了。
在银川集邮文化沙龙内,根据会友们的建议,我开始重点收集宁夏的集邮文献。经过不断的努力和会友们的帮助,收集齐全了银川市集邮协会各个时期的会刊、会报。收集到了除1986年的《集邮简讯》以外的宁夏集邮协会各个时期的会刊和各种集邮汇编。收集到了宁夏八、九十年代基层集邮协会的集邮刊物:贺兰县集邮协会会刊《贺兰集邮》前三期(共出4期)、宁夏医学院集邮协会会刊《邮苑》全套;银川市政府机关集邮协会会刊《市府邮苑》全套;宁夏劳动职业病防治所集邮协会创刊的《邮苑》、银川铁路公安分局集邮协会创刊的《邮坛》等。还收集到了一些宁夏的民间集邮刊物:宁夏物资局集邮小组的《集邮爱好者》2期、银川集邮研究会会刊《塞上邮星》6期、银川一些集邮爱好者创办的《邮星》等。每当收集到一份自己没有的宁夏地方集邮资料时,心里就感到很快乐。
2003年在重庆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亚洲邮展候选展品集邮展览”全国邮展上,沙龙会员成学文的《朋友,欢迎您到宁夏来》邮集荣获开放类一等奖。为了在亚洲国际邮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自己父亲签发的任命书、回族英雄马本斋照片以及解放宁夏的十九兵团的一张专业证明等珍贵文物,充实成学文《朋友,欢迎您到宁夏来》的邮集,并且帮助他编排文字和打印贴片。2003年11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的第16届亚洲国际邮展上,成学文的《朋友,欢迎您到宁夏来》邮集荣获开放类银奖,为宁夏争了光,这时我无比的快乐。
2004年4月我开始参与银川集邮文化沙龙会刊《足迹》的编辑工作,主要负责排版、打印、装订。刚开始电脑和打印设备都是我自己的。设备老旧,打印机的速度非常慢,墨盒是一体的,一次性使用,打印成本很高。为了给沙龙省钱,打印照片的时候我都采取套印的办法,就是打印完黑墨文字后,再换成彩色墨盒,翻过头来套打彩色墨,费时费力。即便是这样,时间长了买墨盒的钱也成了沙龙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我摸索着往墨盒里灌墨的办法,经常弄得两手都是墨,好长时间洗不掉。后来采用注射器注墨法,将彩色的红、黄、蓝三种墨水注入墨盒中,省去了更换墨盒,节省了墨盒的钱,只买各颜色墨水就可以了。每当印好一期《足迹》,我都如释负重,感到轻松快乐。
这些年中,我还先后编印了《足迹》1—24期的合订本、《新中国纪念邮资明信片资料简介(JP1—JP161)》、《新中国纪念邮资信封资料简介(JF1—JF93)》和《新中国普通邮资明信片资料简介(PP1—PP199)》供给会员,为沙龙筹得活动经费近千元。想想这些,即为会员提供集邮资料,又为沙龙增加经费,一举两得,心里很是快乐。
集邮这么多年,尤其是加入银川集邮文化沙龙以后,每两个星期活动一次,大家坐在一起聊聊集邮那些事,讲讲集邮知识,交流邮品互补余缺,传授邮集制作的经验,学到了许多过去不懂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开阔了眼界。总之,参加到某一个基层集邮组织或某一个民间集邮组织中,并且经常参加其活动,就会有所提高,就会收获快乐。为此我呼吁所有的新老集邮爱好者们不要做集邮路上的同路人,而要坚持一路走下去。快乐永远伴随那些坚持不懈参与活动的集邮爱好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