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所谓“本省”钱币,既在收藏者籍贯地铸产的钱币。
近乡情更怯。一直以来,国人本土本宗的情结浓厚,本省观念,就是藏家在钱币收藏领域中,对本省铸造钱币的一种偏爱,这也是乡情乡意的真实诠释。
这种本省情节,在各地博物馆里的表现尤为明显,河南博物院里,青铜古玉,重器如林,98%以上都是在本省出土发掘,征集来的,其他省市博物馆也多是如此。
2009年12月,中贸圣佳拍卖米芾的《研山铭》,襄樊市组织了一个“米公故里湖北襄樊竞拍团”,欲出高价参拍,虽未能如愿,也足见襄樊父老乡民对此件作品的重视程度。
近代青铜器和古钱币收藏家李荫轩,是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孙子,为人行事低调,清高淡泊,家藏瑰宝甚丰。有一次,马定祥收到一枚德国铸造的李鸿章纪出访欧美念章,李荫轩作为李家之后,想重金购入珍藏,但马定祥始终没舍得放手,为此李荫轩一直耿耿于怀,我想此事也是本土本宗情结的一种解释吧。
对于苏维埃钱币收藏,大玩家基本都在本省产区,且多有专业论著出版,近水楼台的本省观念,中央苏区,川陕苏区,鄂豫皖苏区等地的朋友,会有深切共鸣,前些年,买到本省产区钱币的机会不少,也都不怎么珍惜,大量外流,现如今本省钱币在产区的热度,反倒比外阜还要高些,以至于回流的本省钱币越来越多。
“本省”钱币在铸造地,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人文价值,都有一个更好的体现。我本人对本省观念也有些感悟,这两年一直默默的在收集河局清钱,对于中高端的河局钱币,即便在产区,也是一币难求了。
随着时间,藏家们对本省产区的钱币愈加重视,青岛大德国宝;太原军工厂临币;桂林造币厂蒋像,马君武,白母等几个纪念章;昆明造币厂还我河山,“蒋”字,“事”字;四川马兰;贵州锑币; 安庆造币厂倪嗣冲安武军章等等等等,这些虽非主流,但地方特色极其浓郁,回流本省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
09年冬天,我买到一枚桂林造币厂“白母克享遐龄”纪念章,AU品相,价格适中,非常难得,爱不释手,我朋友的一位桂林朋友得知,一直追着要,此君隔几天便来个电话:非常想要,价格你定,请务必考虑,我这人不怎么耐磨,经不住三番五次的纠缠,答应了他,但我又迅速后悔,纠结,又一想,咱是爷们儿,一言即出,绝不能玩儿赖,还是原价割爱给了他,但有个条件:将来若转,必优先于我,价格随时价即可。没多久,收到一箱他寄来的罗汉果和桂花酒,反倒让我觉得不太好意思,之后一直和这位仁兄保持着联系,凡重大节日,互相通话问候,几次邀请我去桂林玩玩,也一直没有成行,来日方长吧。
失去一枚钱币,交到一个朋友,想来也是很划算的。这也是我对“本省”钱币感触很深的一次经历。
本人愚钝无知,观点狭隘,对于钱币收藏领域中的“本省”观念,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半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