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高明钱币馆重装开业,一位观众在全神贯注的看藏品。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记者潘臣 高明世纪钱币博物馆扩容,昨日重新免费向市民开放。作为华南首家私人钱币博物馆,新馆货币实物藏品增加了近2000件,还开办了私人铸币业务,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在仿制的古钱币上刻上自己的姓名。
目前,博物馆内300多平米的展厅里,依照年代和类别划分了中国古钱币区、民国时期货币区、根据地货币区、人民币区、错币区等,并新增了许多非钱币类文物展示,包括古陶、古代存钱罐等。
馆长叶晖介绍,目前,馆内已拥有上万件珍稀的中国古钱币藏品,自夏、商、周至今的铜元、金银币、纸币、布币、贝币、错版币,甚至古代外国在华流通的银元也一一俱全,就连古代的试铸样币也成为他的藏品。如世界最早的天然贝币、无文铜币。还有世界最小仅4毫米的半两,中国面额最大达至60亿元一张的民国纸币等。
在“高明货币”展区,展出了1949年高明县发行的纸币和高明县第一区人民政府发行的粮税代用券。叶晖讲解,当时高明自己发行的纸币可自由流通,与港币直接对兑,但只流通了2个月。
坐拥钱币博物馆,并不一定是土豪;搞收藏,也不是富人间的游戏。馆长叶晖1971年出生于江西赣州龙南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0年因家庭困难到高明打工的他,1997年在高明开设了首家邮币行,开始了一边经营一边收集的生涯。
提起“钱痴”历程,叶晖说自己小学五年级时,村里一位长辈送给聪明好学的叶晖一枚“永昌通宝”,说是李自成铸造,好奇的他开始查阅史书,发现了钱币里有无穷无尽的学问。
2000年10月,叶晖店铺内价值三十多万元的藏品遭盗窃后,因祸得福,高明(市)博物馆馆长为此专门约见叶晖,提出以政府名义为他举办个人钱币展览。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叶晖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私藏钱币展览会,同年成为中国钱币专业委员会19个委员之一。
2002年,在高明政府的支持下,叶晖个人钱币博物馆开张,虽然参观市民络绎不绝,但不足以支撑私人博物馆的营运,经历几次起伏关停,2006年9月28日,在高明区文广新局、区旅游局扶持下,佛山市高明区“世纪钱币博物馆”在灵龟公园正式开馆,博物馆场地由政府免费提供,面积200平方米,向市民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