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小小的猴票竟成了邮票市场的“风向标”,长盛不衰,原因何在?
首先,猴票是我国第一套生肖邮票。首套新邮票、新邮品均有一种“龙头效应”,集邮者的求全心理,往往使系列邮票的首套身价不凡,增值可观。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诸多邮市相继建立,集邮所蕴涵的经济价值愈发显露出来。至1992年,第二轮生肖猴票面市时,很多集邮者恍然大悟,怎么手上少了第一套猴票呢?于是“庚申猴”的价格在市场更是直线飙升,供求极度失衡。
其次,“庚申猴”扑朔迷离的发行量,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初国家邮政主管部门计划印量是800万枚,而实际发行量有430万枚与500万枚之说。据中国邮票总公司主管此事的原副总经理周保昌回忆是500万枚。对此有关部门及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由于当年印制雕刻版猴票,使用的是印钞票的专用油墨,当时北京邮票厂这种油墨存量不多,印了422万枚左右,油墨告罄,只得停机,更有模版损坏等等传说,虽都是未经证实之言,但却无疑给猴票增添了几抹神秘色彩。“物以稀为贵”,比之发行量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第一轮其他生肖票,猴票的升值奇迹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其三,损耗量是影响猴票价格的重要因素。猴票局部涂有金粉,由于氧化的原因,实际存世票能称为上品的,相对说来就更有限了。猴票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制,受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所限,废品率相当高。在通讯技术欠发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邮票多用于邮资凭证贴寄信件,因而猴票的自然消耗很大,这为猴票后来的价格上涨奠定了基础。
第四,当然,猴票的“大行其道”与它精美的设计是分不开的。“庚申猴”图案的绘制者是大名鼎鼎的黄永玉,雕刻者是身手不凡的姜伟杰。黄永玉笔下栩栩如生、毫纤毕现的“金猴”,经姜伟杰的艺术再创作,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成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第一轮生肖邮票多为装饰画法,唯独猴票运用肖像画法表现,相较之下,似乎缺少猴票之灵气。
当下,虽然邮市不大景气,但“金猴”一枚的市价依然站在12000元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神奇有望继续演绎下去。或许,这是一曲“绝唱”?
纪念爱宠 “小猴”诞生
1979年的一天,艺坛大师黄永玉在家中接待了学生——著名邮票设计师邵柏林的拜访。时任邮票设计办公室主任的邵邀请黄大师设计新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猴票”。为了纪念刚刚逝去的爱宠小猴,大师欣然应允。但黄永玉不会料到,这枚小小的猴票的诞生,开启了怎样的邮票神话,会在今后的中国邮市经历怎样的风生水起。价格飙升 开创奇迹
“猴票”之奇在于它创造了新中国邮票史上的升值奇迹,这小小的、面值仅为8分钱的邮票,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市场价格一路飙升,在民间甚至流传着“一枚猴票一辆车,一版猴票一套房”的说法。有人质疑这是否有些夸张,但我有位朋友当年的确是卖了一版猴票装修的一套房子。而今一版﹙80枚﹚猴票价格已达一百多万,一枚也已一万多元,其昂贵是中外发行的其它生肖邮票难以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