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漂亮的玫瑰片 玫瑰片的今生今世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1:00

重提联体玫瑰片

连体玫瑰的研究收藏价值
九八年十月份,邮市共出现连体玫瑰大全张8种,01号北京版、05号内蒙版、12号安徽带版铭版,不带版铭版、22号四川版、24号贵州版、24号贵州带四川—22版铭混血儿版、27号陕西版。一时玫瑰园百花齐开,万朵竞放,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在中国邮坛上,从未有过一种邮品如玫瑰片如此引起轰动。在声名远扬时,又受到国家邮政部门的回收和查禁。在中国的邮政史上也还没有因此类事件许多官员被撤职,国家邮政部门也受到一片斥责和舆论攻击。
玫瑰片的命运如何?但不论玫瑰片是否能够荣登中国珍邮先烈,还是沦为废纸垃圾,也不论国家承认与否,玫瑰片沉睡多久,连体玫瑰大全张都将值得收藏和研究。
4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1:00
   连体玫瑰的出现
国邮[1998]2002号文件称:自今年9月底以来,国家邮政局在对集邮市场的检查中发现,有大批量用于制作商函广告的未裁切的多联张普通邮资明信片在市场上高价出售。经查,这些违规销售的多联张普通邮资明信片来自贵州和四川省。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连体玫瑰违规邮资明信片是最早于9月中旬在西北地方城市露面,开始以“双联”和“三联”形式出现在集邮市场上,尚且数量小且无整包品种。随着价格从十余元一个双联逐渐攀升至五六十元,违规玫瑰邮资片面市越来越大,各种联张形式也越来越多。10月初,违规玫瑰邮资片在上海邮票市场露面,10月中旬在北京福尼特邮票市场露面,随着炒作玫瑰邮资片之风盛行,全国各地市场均有不同品种数量的违规邮资片出现。
连体玫瑰出现的时间应在98年9月底、10月初国庆节前后,最早出现的品种为贵州和四川版。
01号北京版最早于10月20日出现在北京福尼特(现宜美嘉)邮币卡市场。
10月20日后,安徽版出现在上海卢工邮市。
11月7日上海卢工邮市发现混血儿片。
在此期间,总计出现了连体玫瑰大全张8张,涉及贵州、四川、北京、内蒙、安徽、陕西六省(单玫白片涉及的地方更多更复杂)。
1998年10月15日《国际金融信息报》登载《如此变体》。
1998年10月17日《江南都市报》登载《非法错体邮资明信片注入我省》。
10月22日,《华东信息日报》登载殷敏的《玫瑰玫瑰我爱你》
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登载束风、杨德志的文章《连体玫瑰偷袭邮市邮政声誉怎被玷污》。洪榕略的文章《处罚决不手软》。
11月3日《中国青年报》又发表了洪榕略、吴洁写的《连体玫瑰未见凋零》。
《北京青年报》登载《连体明信片大举露面 半成品玫瑰药招摇过市》。
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30分”报导:违规邮品大量面市。
《大江南收藏》11月5日头版报导《谁为我种下这么多玫瑰》,参与讨论玫瑰片问题的有集邮家马佑璋、王泰来、何宏、朱遵筏、童国忠、市场分析人士杨均、叶飞、贝立、洪新。
11月8日《中国集邮报》发表了《全国加强邮资票品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纪要》。
11月11日、11月25日《大江南收藏》发表了《“混血儿”横空出世》、《“混血儿”面市的前前后后》。
11月24日《信息早报》发表束风写的《踏雪寻玫》。
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30分”报导:国家邮政局对违规邮品进行查处。
11月2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早开的玫瑰。
因一枚普通邮资片的诞生,受媒体如此的关注,恐怕除连体玫瑰外,不会再出现享有此殊荣的邮品了。
11月7日,国家邮政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邮电部门电视电话会议,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在会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邮资票品管理等问题发展了重要讲话。会上通报了查处违规销售邮资票品的情况,决定对贵州、四川、内蒙古、北京、安徽等省市区下属邮政企业5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
国家邮政局决定,对连体玫瑰片予以回收,并禁止在市场流通。
期间,北京、内蒙古普在邮市上收购走少部门玫瑰片,其它省市未见动静。真正回收上去的廖廖无几。
11月底,玫瑰片在邮市上退影。
5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1:00
  连体玫瑰的魅力
连体玫瑰8张大全张摆在一起,是一幅长长的玫瑰图,共有155朵玫瑰花。每一张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特殊代号的北京版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代表着中国,其地位决定了谁也代替不了的“01”代号。其版式也特殊,横3竖7,计20连张,片幅77.6×54cm,四周有裁切线,无版铭,无其它文字,未标明印刷时间。10月20日印有代号“01”的大版张开始在北京邮币卡市场露面,引起一片哗然。人们的想象是即使全国各地邮政都违规,也不会流出
北京市的违规邮品。北京版的流出量为5000比重,是在运输途中被“盗”,后来北京市邮政回收一部分,总流出量应低于5000个全张。
园中园小版张内蒙古版  代号05,横2竖5,计10连张,片幅38.9×53.9cm,是玫瑰片中最小的,被称为园中园。四周有裁切线,无版铭,上部有“黄红兰1998.4.27  黑1998.6.9”字样,估计应为开印时间和印完时间。回收后流出量为604张,但内蒙古邮政局派人回收后清点,在收上的部分中又少了20张,估计量为604—624张之间。
有字无字的安徽版  代号12,横3竖7,计21连张,片幅78.6×54.3cm,分两个版本。一为右下角带安徽版三字,一为不带。四周有裁切线,上部有“黄品青黑1998.6.22 ”字样,估计应为开印时间或印完时间。带版铭的安徽版流出量为600张,不带版铭的估计为2000张左右,在佚名的《安徽版的来龙去脉》中普谈到此数字,其它未见到更为真实和详细的报道。
波澜不惊的四川版  代号22,横3竖7,计21连张,片幅76.5×54.3cm,四周有裁切线,无版铭,上部有“黄品青黑1998.6.22 ”字样,估计应为开印或印完时间。四川版与贵州版是最早流入邮市的,以上两省也最先受到处罚。四川版流出总量为12万版,但连张的流出量不说,在远见的《连体玫瑰片流出数量统计》中介绍,除贵州版外,其它省市以整版连张形式的存市量共约1万版。四川版连应低于1万张。四川省邮政虽受处分,四川版却风平浪静,在邮邮市中根本就没有大量出现。据传闻,四川版被1人持有,仅向市场出售少量后便屯积起来,在邮市中也没有价格可言。
未解身世之迷的“混血儿”版  代号24,为贵州省编码,但右下角却有倒写的“四川—22”版铭,横3竖7,计21连张,片幅78.6×54.3cm,上部有“黄品青黑1998.6.22 ”字样,估计应为开印或印完时间。代号为贵州省的24却印有手写体的“四川—22”版铭,成为玫瑰片中的错中错。其迷一样的身世有待知情人解开。
1998年11月25日《大江南收藏》登载的》《“混血儿”面世的前前后后》是这样叙述的:11月7日南昌市几位邮商在上海卢工邮市上碰到一位贵州邮商,谈妥购买一包贵州版连体片,价格定在50元下,48元左右。随后南昌二位邮商同去贵州邮商家中(上海租房处)成交。就在成效时一位邮商验货时却发现版铭上印有“四川—22”,当时有位邮商说这是假货,而另一邮商看后却说是错印,这时两人争论不休,然而却被贵州邮商听出了门道,最后贵州邮商一定要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价800元方可成交。南昌邮商见买到这种冠名为“四川—22”版后,几乎天天在卢工邮市内转悠,凡见有贵州版成交,即上去看版铭,还想继续挖掘。一连几天,均无所获,后有人建议开包零售,而一面市价格即由80元上冲120元、180元、250元、280元、800元一路飙升,一飞冲天(现市价已无法估算),这时贵州邮商见后立即乘飞机赶赴贵阳,通过关系在贵阳仓库内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只找了100版,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样凡印有“四川—22”的贵州版连体玫瑰就只有500版流向市场。后经各版间反复对照发现,凡是贵州版中裁切底片保留周围3边的即是“四川—22”版(也就是北京邮市出现的有头无尾的贵州版)。几天之后,南昌邮商还纷纷检查了上海邮商手中的2万多版,均再没发现错误印刷,同时也未发现有漏印版铭的。
自“混血狼”片消息在上海卢工传开后,许多邮商均主动开包检查,担心“混血儿”片从自家手中溜走,然而任何事都应验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6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2:00
  • 邮虫5181
  • “混血儿”片在北京邮市一张也没发现。500张的存世量使“混血儿”片成为集全连体玫瑰大全张之瓶颈!全中国只能有500人有幸拥有一套完整的玫瑰图!
    “大哥大”贵州版  代号24,横3竖7,计21连张,片幅78.6×54.3cm,四周有裁切线,右下部印有手写体“贵州”版铭,上部有“黄品青黑1998.6.22 ”字样,估计应为开印或印完时间。贵州为最早流出,最先受到处罚,量最大,高到15万5千版,堪称玫瑰园中的大哥大。但15万的量也不能平均每150名集邮爱好者或每25名集邮协会会员才可能拥有一版。
    与首对应的陕西版  代号27,与龙头北京版版式一样,横3竖7,计20连张,片幅78.7×54.3cm,四周有裁切线,无版铭,上部有“黄品青黑1998.6.22 ”字样,估计应为开印或印完时间。在连体玫瑰排名榜中,陕西版在安徽不带版铭版本与北京版之间,估计存世量在2000—5000张之间。



                 连体玫瑰的价值
    连体玫瑰片是中国邮政部门发行的正宗邮品。有新邮预告,符合普资片的一切标准,是国家邮电部撤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后,以信息产业部名义发行的第一枚邮资片,也是唯一的一枚普通邮资片。
    花卉普资片成系列发行,其玫瑰花有龙头效应,现已陆续发行了玫瑰—牡丹—荷花—木棉花等,中国名花卉成千上万种,有无穷无尽的发行空间。
    连体玫瑰本身成系列,如果单独出现任何一种版本也并不值得收藏,但多达8种版本全张,使收藏有无穷的乐趣。能够裁切成无数个变体。
    在中国邮政史上留下厚厚的一面,反映了中国邮政从国家邮电部—信息产业部—国家邮政局转轨时期的一段历史,代表了这一时期国家邮政对邮品管理的失控。
    连体玫瑰片属违规发行。玫瑰花普通邮资明信片的发行,主要是为了顺应各地方对通过邮资片发行广告信息的客户而推出的新的邮政用品。原邮电部邮政总局在《关于加强邮资明信片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为加强邮资明信片的管理工作,要求制作广告的邮资明信片双面印刷一次完成,并裁切成成品后,自行组织印刷广告的省局,必须加强管理由省局负责组织在有生产安全管理措施的印刷石印刷,并与印刷厂签订印制合同,提出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严格对其监督印刷。整版和未裁切好的邮资明信片属于半成品,省局不得交地市局,更不得直接售给用户。对将整版和未裁切好的邮资明信片流入社会的小,国家邮政局将进行严厉处罚”。但现在出现的连体玫瑰大全张显然违反了国家对邮资片的规定。
    连体玫瑰大全张规格及片幅之大,创邮品发行史上邮品面积最大的世界纪录,是世界邮坛之奇观。
    连体玫瑰的版式及印刷工艺值得研究。对一枚普资片来说,版号不一、版式繁多、片幅大小各异,极易引起研究者的兴趣,连体玫瑰含有丰富的内容。
    发行方式也改变了常规。国家邮政局门已说了不算,各单位自行其是,令行而禁不止。国家邮政部门在发现问题后,制止不力,使违规进一步蔓延,可以说是在国家邮政局的禁令下,下级邮政部门到了我行我素的地步。这是政令不通在邮政部门的体现。此种发行方式可说是贻害无穷,对中国邮政声誉产生了极坏影响。
    受连体玫瑰事件牵连,部分官员被撤职,这在新中国邮政史上因发行邮品问题而官员受处理恐怕是第一次。
    连体玫瑰事件的出现促使国家邮政部门举起了回收+查禁两把利剑。国家邮政局为此宣布:邮资明信片是国家发行的有价票券,未经裁切的多连体明信片属半成品,违反明信片的国家标准,不准在市场流通。对已流入社会的未经裁切的邮资明信片予以回收。凡持有此类出资明信片的人,可于通告发布之日起,在当地邮政局办理货款清退手续。逾期仍未办理清退的,要按照原邮电部与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关于个人经营集邮品管理》中第九条“不准经营伪造或变造的集邮品”的规定,对仍在市场上销售这类邮资明信片的经营者,由工商和邮政主管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处罚。1990年国家邮电部曾回收JP22香港中银大厚邮资片,收来收去的结果使中银错片上涨了5万倍。1997年曾宣布查禁红军邮,查来查去使红军邮暴涨800倍。据悉,在上海邮市,部分邮商曾准备联名上诉国家邮政局的这一规定,国家邮政局对连体玫瑰片的回收与查禁是否合法,确实值得探讨。
    连体玫瑰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但收藏是不违法的。
  • 7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3:00

      读到如此熟悉的文章,一下子想起了很多往事。这应该是我十几年前写的,最早挂在一尘网的,当时也是注册的笑傲江湖。这哥们又加了后面的一段,都是宣传又是喜欢。谢谢这哥们我又找到了这篇文章。 玫瑰大版全张我想到时会涨的让持有者高兴的流泪!!不信等着看。想起去年10月份我到欧州考察的一件事,从柏林到达德国法兰克福在参观完圣保禄大教堂后在一个中国餐馆吃完饭,向老板打听有没有邮票商店,老板说在餐馆附近有一个私人邮票商店,邮票商店店主是一个60多岁的胖老头,通过翻译问我说中国有一个被禁止的好大好大的邮资明信片,是一种花的图案,问我能否帮它买点,当时老头很想找个懂中国邮票的帮它买点,我当时就想到的这就是那个玫瑰大版,我说有的,但现在很少看到了,但我只是临时出来,不可能有时间帮它办这种事,国内肯定有人在帮老外办这事,外国佬都想要它,不涨都难,如不信,哪天我把我的护照签证扫描上来做证!这东西可以申请基尼斯世界纪录了,涨到10000元一张都不奇怪,因为没有其它品种与它有可比性。好东西呀,世界罕见的品种,是邮政腐败的见证,历史的记载。大玫瑰潜力无限!人所共知!

    禁止买卖联体玫瑰片合法吗?

      国家邮政局于1998年11月17日发布《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多联张邮资玫瑰片。但这样的《通告》究竟是否合理合法呢?5年后的今天再次研读《通告》,觉得疑窦丛生。

      据《通告》称,“部分基层企业个别人员违反规定,擅自将用于制作商函广告的未经裁切的多联张普通邮资明信片售出”。可见这些明信片并非赃物,而是由邮电局“售出”的商品,已经成为购买者的合法财产。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当然也就有权利将其用于交易。“违反规定”的是邮政局工作人员,可由邮局内部处理,但购买者并没有责任。集邮界的诸多错体、变体,包括宫门倒、中山像倒印、一片红等著名珍品,大多是违规品,难道统统都要查禁?与玫瑰邮资片几乎同年代的“中银错片”为什么不查禁呢?难道制定法规可以那么随意吗?

      据《通告》称,“邮资明信片是国家发行的有价票券,其印制规格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未经裁切的多联张邮资明信片属半成品,不符合明信片的国家标准,不准在市场流通。”其实在国外两联、异形乃至巨型的明信片并不鲜见,例如德国就发行各种双联邮资明信片,而且明文规定,卡片只要不超出最大信封的规定尺寸,都可以不加套封直接邮寄。如果中国的邮政当局不愿意与国际接轨,也许有权拒绝收寄两联以上的明信片,但是,禁止其流通就有点蛮不讲理而且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了!购买的目的不一定是邮寄,也可以是用于收藏。难道集邮爱好者买来收藏欣赏也不可以吗?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联体钞票岂不更应该查封了!

      《通告》称,“多联张邮资明信片半成品在集邮市场高价炒作,扰乱了集邮市场。”其实买卖炒作是完全正当的,合法的。我国《宪法》(93年修正案,比《通知》早5年)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位的高低由市场决定,只要买卖双方自愿,无须邮政当局来说三道四,横加干预。如果说炒高邮品的价格就是扰乱集邮市场,那我倒想请问:某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滥用职权,狂印乱发邮票,造成打折邮票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名片的声誉,这是不是扰乱集邮市场呢?

      《通告》称,“各集邮市场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销未经裁切的多联张邮资明信片,对违规者,邮资票品管理部门有权依法予以没收和处罚。”请注意,这里禁止的对象不但是“各集邮市场”,而且还包括“任何单位和个人”。难道国家邮政局果真有那么大的权力来限制公民的合法权利吗?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我国《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第75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请问:他们究竟“依”什么“法”、“有”什么“权”来“没收和处罚”呢?!

      上述《通知》不但明显侵犯了多联张玫瑰片合法拥有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无理剥夺了其他爱好者购买、收藏这种已经合法存在于世的趣味品的正当权利。

      由于上述《通知》没有写明有效期限,使人误以为是一个永远有效的规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往许多陈旧的规章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笔者认为,正如没有必要查禁“一片红”和“中银错片”一样,完全没有必要查禁“多联张玫瑰片”。建议国家邮政局的现任领导重新审视以往发布的规定,凡不合理不合法的统统宣布作废,既有利于我国的邮市在法制的轨道上蓬勃发展,也可避免国家邮政局因侵权而成为被告的尴尬局面。

    8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3:00
    联体大玫瑰,是忧?是喜?
    联体大玫瑰是指由指定厂家印制的邮资明信片印刷全张。该全张由21枚左右未经裁切的玫瑰普通邮资片(含40分邮资)组成。国家邮政相关规定不允许联张半成品流向市场。

      从来没有这样一种邮品,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报纸、电视对联体玫瑰片连篇累牍的报道使之名声大振,它的内在价值已非同一般的集邮品,而成为一种烙上时代特征的大众收藏文物,这也正是导致许多并不集邮的人却偏偏对联体玫瑰情有独钟、解囊相购珍藏的原因之一,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是的,从1998年10月初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邮市上,陆续有3联,6联,9联、12联、18联、20联、21大联张的玫瑰片出现,从16日至19日几天里,上海卢工邮市,成了联张玫瑰片的天下,成捆成包地倒来倒去。价格从刚上市时的每联张上千元降到20元,再升至60元、160元,200元。

      最先流出的是编号为“24”的贵州版,之后又有编号为“10”、“12”、“16”、“18”、“19”、“22”、“27”,最后是01的“北京版”总领风骚。共涉及到海南、贵州、河南、湖南、广东、陕西、江苏、安徽、四川、北京十个省、市。玫瑰片原本是国家信息产业部发给各省、市邮政部门自行印制广告的半成品,第一批平均200万枚,按20枚一版共计约10万版,则10个省、市就有2000万枚,联张80-90万张。按炒作低价估算,平均每枚2元,则总资金量达4000万元,比原成本价至少高8倍!故一些人甘冒风险也要大干一场。

      事出有因,联体大玫瑰的出现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客观上说,1998年,国家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几套联体邮资片,如;世界遗产在北京等,当时溢价幅度较大。人们看到了联体邮资片较单体邮资片有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获利空间,加上当时国家邮政主管部门正值从国家信息产业部向国家邮政局转轨,新的邮政管理机构??国家邮政局正在组建中,下面的邮政企业呈管理无序状态,他们见联张邮资片有利可图,便与一些邮商勾结起来,于是,创世界邮政违规记录的玫瑰大联张诞生了。从事件发展的前后来看,国家发行小规格联体玫瑰在先,违规大玫瑰充斥市场在后,从处理结果来看,似乎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嫌。但前者是国家批准发行,后者是违规放货,而且放的货又是不允许入市的半成品,这就难怪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整治了。

      1998年11月17日,也就是联体玫瑰入市后的1个多月以后(可见管理层反应之慢),国家邮政局迫于压力,在北京召开全国邮政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查处违规多联体玫瑰片的情况,并宣布,将贵州、四川、内蒙古、北京、安徽等省、市、区下属邮政企业5名负责人撤职,这是当时邮政部门对下属企业做出的最严厉处分。然而,相关主管部门虽有失察之责,却未受到任何处理。

      当时任国家邮政局局长的刘立清宣布:联体玫瑰片流入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邮政信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他要求各地邮政部门要严厉惩处违规违纪人员,维护邮政的整体利益和崇高信誉。但又处理了谁,无人知晓,也许是做作样子罢了。

      1998年11月2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违规联体玫瑰邮资片入市情况。最后,主持人总结说,他们将价值8块多钱的东西流入市场,被爆炒到300多块钱,这种所谓的“失误”,给那些参与其中的人一下子创造了上亿元的财富。只是对个别人作了罚款、扣奖金的处理决定,那些近水楼台先得月和底下发了大财的人可能会躲在暗中发笑。旗帜鲜明地批评了国家邮政局管理失控、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

      好像是有意对抗,刘立清虽已宣布不准多联体玫瑰片在市场上流通,但到11月29日,在各地邮市上,仍旧有邮商在出售三联张、六联张等联体玫瑰片,在武汉邮市上,21联体贵州版全张玫瑰片,从55元炒高到120元。北京、上海其它版本的全张玫瑰片,价格均在200元以上,再次印证了《焦点访谈》方宏进评论员的结论。

      今天重提联体玫瑰片违规流入邮市一事,有它的现实意义。

      首先,保障国家的邮政信誉对邮政全行业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也许是为了三年扭亏,也许是为了部门利益,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正所谓“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更何况,抛售玫瑰大联张的收入没有多少入了国家邮政的账面上,多是肥了违规者的腰包。这些非法收入不会经得住国家审计部门的检查。令人奇怪的是,国家审计部门对这一创世界级违规记录的事件没有介入调查。仅靠邮政部门内部进行自查,其结果是,仅处理了几个人作罢。那么多的灰色收入哪里去了?没人过问。

      除了上述省、市、区外,其它省、市、区要么没有申请印制加印广告业务,违规投放联体玫瑰没有条件,要么就是管理严格,未敢向市场违规投放联体玫瑰片,可没有见到对后者有任何表扬的报道,赏罚可谓不明,在这方面,原国家邮政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导致以后邮政部门的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

      联想到近些年一些地方的邮政部门低价向邮市抛售新邮的现象,尽管媒体十分关注,主管部门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喊喊作罢。使得邮政信誉丧失殆尽。如果上级部门问责的话,恐怕相关邮政管理部门难辞其咎。国家发行的邮资票品是一种有价票证,疏于管理,胡乱定价,胡乱发行,是违法行为。

      其二,玫瑰大联张作为世界级的违规品,对于收藏者来说,是难得的佳品。分析中银错片、红军邮被收回、查禁、升值的“遭遇”,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被查禁和回收的收藏品,往往会被激发出惊人的升值动力,这是由收藏者特殊的收藏心态决定的。国家邮政局面对违规流出的“联体玫瑰片”第三次举起了杀手锏,这回是双管齐下:查禁+回收。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国家邮政局所采取的措施力度都远远大于当初处理中银错片、红军邮时的或回收、或查禁的单一方式进了一大步。别看一个时期内,媒体把它弄得沸沸扬扬,但真正认识和拥有它的人在集邮界、收藏界并不多,有的人至今还未曾一睹它的芳容,只知道发生过这么一个事件,但究竟什么是大联体玫瑰片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可以这样说,联体玫瑰事件肯定要在我国邮政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至于它的存世量有多少?现在已无法进行精确的统计,但存世量不会太大,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最终调查数据:全国联体玫瑰片流出数量合计为37.5万版(含3联,6联,9联、12联等多种版式),其中,贵州版21.5万版,四川12万版,安徽2万版,内蒙1万版,北京和其他地区1万版。从目前的管理来看,该联体片应该是空前绝后的,这也许正是它的珍贵之处吧。


    9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3:00
    “联体风”从何而来



      □瑛子

      集藏市场连续三年多的下跌不但使得广大集藏爱好者们的信心和毅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也使得众多邮、币、卡等藏品的策划者和开发商们如坐针毡。由于市场的低迷使得集藏市场的购买力和参与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因此,如何迎合新形势下市场的需求、如何拓展和挖掘新的题材以激起市场和集藏爱好者们的购买欲望已成为当今邮币卡三大板块一级发行市场决策者们的极大关注和重视。由于前些年的“联体玫瑰”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以往闻所未闻的“联体”邮品受到了求新、求异的广大集藏爱好者们的热烈追捧和积极响应。于是,嗅觉灵敏、善于捕捉商机的一级市场发行商和决策者们终于在低迷的市道中寻找到了一条新的挣钱渠道。继《竖三连50元纪念钞》、《竖三连100元券》、《第四套人民币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八联体》和《第四套人民币三十五联体》先后登台亮相之后,《第二十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双连小型张也将于今年9月15日正式发行上市。
        在前面提到的这些联体集藏品中,《竖三连50元纪念钞》和《竖三连100元券》均由北京康银阁钱币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八联体》和《第四套人民币三十五联体》则由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发行。其中,北京康银阁钱币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联体钞”附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唐双宁签发的鉴定证书;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的“联体钞”则附有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签发的鉴定证书。由于北京康银阁钱币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子公司,而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又是中国金币总公司属下的海外子公司,加之上述“联体钞”的发行和装帧均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和批准,所有联体钞也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属下的印钞厂精心印制。因此,作为一个集藏品,它们均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集藏价值。
        这些年来邮票、小型张和邮资封片等大幅扩容的结果使得广大集邮爱好者们产生了新邮等邮资票品泛滥成灾的感觉。在小本票、小版张甚至于“短腿邮品”均难以彻底扭转和改观当前邮市颓态的情况下,尽最大限度地实现邮政行业的扭亏已成为现阶段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尽管在中国邮政史上从来没有这种先例;尽管若干年前的“联体玫瑰”事件阴影未消,但既然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企业可以印制联体钞,邮政部门缘何不能依样仿效?于是,此前集邮者连想都未曾想到的《第二十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双连小型张得以粉墨登场。
        无论是“联体钞”也好,“联体小型张”也罢,发行这联体藏品的目的均是一个商业行为,其目的无非是让集藏爱好者们兜里的钱尽可能多地掏出来,至于“联体小型张”是否存在着是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邮政部门曾以“联体玫瑰”不符合国家标准为由将其贬为违规邮品),目前尚未见邮政部门给一个明确的说法。由于前些日子市场上曾发生“联体钞风波”,因此,“联体钞”和“联体小型张”等的集藏价值到底如何,目前只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10楼
    cjiyou 发表于:2014/2/23 20:54:00
    “联体风”从何而来



      □瑛子

      集藏市场连续三年多的下跌不但使得广大集藏爱好者们的信心和毅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也使得众多邮、币、卡等藏品的策划者和开发商们如坐针毡。由于市场的低迷使得集藏市场的购买力和参与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因此,如何迎合新形势下市场的需求、如何拓展和挖掘新的题材以激起市场和集藏爱好者们的购买欲望已成为当今邮币卡三大板块一级发行市场决策者们的极大关注和重视。由于前些年的“联体玫瑰”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以往闻所未闻的“联体”邮品受到了求新、求异的广大集藏爱好者们的热烈追捧和积极响应。于是,嗅觉灵敏、善于捕捉商机的一级市场发行商和决策者们终于在低迷的市道中寻找到了一条新的挣钱渠道。继《竖三连50元纪念钞》、《竖三连100元券》、《第四套人民币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八联体》和《第四套人民币三十五联体》先后登台亮相之后,《第二十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双连小型张也将于今年9月15日正式发行上市。
        在前面提到的这些联体集藏品中,《竖三连50元纪念钞》和《竖三连100元券》均由北京康银阁钱币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八联体》和《第四套人民币三十五联体》则由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发行。其中,北京康银阁钱币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联体钞”附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唐双宁签发的鉴定证书;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的“联体钞”则附有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签发的鉴定证书。由于北京康银阁钱币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子公司,而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又是中国金币总公司属下的海外子公司,加之上述“联体钞”的发行和装帧均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和批准,所有联体钞也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属下的印钞厂精心印制。因此,作为一个集藏品,它们均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集藏价值。
        这些年来邮票、小型张和邮资封片等大幅扩容的结果使得广大集邮爱好者们产生了新邮等邮资票品泛滥成灾的感觉。在小本票、小版张甚至于“短腿邮品”均难以彻底扭转和改观当前邮市颓态的情况下,尽最大限度地实现邮政行业的扭亏已成为现阶段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尽管在中国邮政史上从来没有这种先例;尽管若干年前的“联体玫瑰”事件阴影未消,但既然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企业可以印制联体钞,邮政部门缘何不能依样仿效?于是,此前集邮者连想都未曾想到的《第二十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双连小型张得以粉墨登场。
        无论是“联体钞”也好,“联体小型张”也罢,发行这联体藏品的目的均是一个商业行为,其目的无非是让集藏爱好者们兜里的钱尽可能多地掏出来,至于“联体小型张”是否存在着是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邮政部门曾以“联体玫瑰”不符合国家标准为由将其贬为违规邮品),目前尚未见邮政部门给一个明确的说法。由于前些日子市场上曾发生“联体钞风波”,因此,“联体钞”和“联体小型张”等的集藏价值到底如何,目前只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738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