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遼陽市集郵沙龍自2002年6月成立以來,寒暑十載,堅持活動,耕耘收獲,碩果累累。它在團結廣大郵友,研討學術理論,撰寫集郵文章,創辦《襄平郵譚》,培育寫作新人,弘揚集郵文化等方面,開創了遼陽集郵的新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創建沙龍 研討集郵
2002年6月,遼陽市集郵協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了新的學術委員會,於佔元同志擔任主任。自那以后,他經常邀仨兩郵友到他家客廳,探討郵學、研究寫作。痴迷方寸情未了,我們這些老郵迷們,於2002年6月18日成立了遼陽市集郵沙龍。
撫今追昔,十年耕耘結碩果。我們舉辦研討活動,向《集郵》、《集郵博覽》、《中國集郵報》、《集郵報》、《上海集郵》、《湖北集郵》、《齊魯集郵》、《哈爾濱集郵》、《博客論郵》及一些民刊共發表集郵文章。集郵沙龍使我們煥發了青春,郵友們對集郵有一種責任感,將其視為第二生命。
在“中國集郵報”和“集郵報”上,曾以《老八路辦起集郵沙龍》、《遼陽集郵沙龍學而不厭》、《筆耕在集郵田野》、《老郵友學電腦》為題做過報道,還受到遼寧省集郵協會的表揚。
沙龍活動 內容豐富
集郵是群體性多元化的文化活動,發表文章是為讀者,舉辦郵展是供觀者。而集郵沙龍,屬民間鬆散型組織,凡對集郵感興趣者,自願參加,來去自由。談票論郵興致濃,清茶一杯也醉人。有時在客廳研究,有時赴外地參觀。討論內容,廣泛而實際,有遼陽郵史、郵事和郵人,議論當前國內的集郵形勢,或研究大家關心的問題等。
遼陽市集郵沙龍於2009年4月,派代表赴洛陽參加民間集郵圓桌會議,與來自全國110個民間集郵組織的代表,歡聚一堂,共商民間集郵組織的生存與發展。
2009年10月,為紀念建國60周年,參加了由《慶陽集郵》發起的7家郵刊聯合出版了“國慶特刊”,以集郵形式謳歌新中國60年的偉大成就。
2009年12月,沙龍派人赴北京,祝賀古樓集郵研究會成立30周年。
積極參加 學術研討
集郵沙龍本著:郵識共享,素材共用,郵文齊寫,共同提高,堅持活動,持之以恆的宗旨,積極參加遼寧省舉辦的幾屆集郵學術論文研討活動。李雲鐸、於佔元同志的論文,發表在《遼寧省集郵學術論文選編》中﹔在第16次集郵論文研討會上,於佔元、李寶庫、譚德惠等同志的論文在會上宣讀,獲優秀論文獎。
於佔元同志還有1篇文章,被收入《中國集郵研究文選》(2002~2003)。
為了開拓視野,廣交郵友,我們與全國各民間集郵組織及民刊的交流來往,越來越多,已形成縱橫四海交朋友,南北東西換郵品的局面。有些沙龍成員參加了各地的民間集郵組織,有:全國網絡集郵研究會、齊魯集郵研究會、中國郵史研究會、郵政匯兌附加費研究會、封片研究會、“E-郵迷沙龍論壇等。還積極參加了一些集郵報刊和集郵學術組織主辦的征文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於佔元被齊魯集郵研究會評為“十佳會員”,被《哈爾濱集郵》評為榮譽作者。李寶庫被網絡集郵研究會評為十佳會員,被哈爾濱集郵評為十佳作者。參加遼寧省第10屆郵展李寶庫郵集“心中的豐碑”獲二等獎﹔劉建軍郵集“志願軍郵政用品”獲一等獎、在廣州全國郵政附加費郵展,其郵集“郵政匯兌附加費”獲大銀獎。
遼陽市集郵沙龍被市集郵協會評為2011年先進集體,沙龍中有7人被評為先進個人。
沙龍活動 網絡給力
21世紀是網絡時代,郵友們與時俱進,於2006年春天在於老的帶領下,紛紛購買了電腦,這些年逾古稀之人平時連手指都不分瓣,如今要學習電腦確實要克服不小的困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經一段時間的練習,老郵友們都學會了用電腦,逐漸還添置了打印、掃描、復印多功能一體機。點擊鼠標,網上遨游,寫作發稿,如虎添翼。
《襄平郵譚》的文字編輯,版面設計,圖片安排等工作,都是我們自己完成的。
我們集郵沙龍成員,相繼有6人參加了全國網絡集郵研究會,並積極參與網友會的各項活動。為2011年網郵會的換屆選舉,做計票統計工作。為網郵會2012年舉辦的青少年集郵知識競賽做評卷和抽獎工作,受到網友會的好評。
宣傳集郵 創辦郵刊
集郵沙龍活動,提高了郵友們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但稿件都發表在別人的報刊上。看到各地郵友自辦集郵刊物,我們深受啟發,為開辟一個自己的集郵園地,於2008年11月18日,自籌資金,創辦了《襄平郵譚》,月刊,每期4版,以電子版為主,同時發行部分紙質版。我們的刊物,以學術性文章為主﹔以遼陽的郵史、郵人、郵事為輔﹔適當刊登評論性和知識性文章。
我們經常將集郵學術理論研究與討論會刊稿件結合起來進行,這樣既提高了集郵學術理論水平,又把握住辦刊的輿論導向,還達到交流信息,取長補短,統一認識,共同提高的目的。
2009年9月16日,在遼陽市集郵協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決定將《襄平郵譚》改為遼陽市集郵協會會刊。
2010年1月,出版了《襄平郵譚》(合訂本)(第一卷),2011年12月出版了《襄平郵譚》(第二、三卷),都登陸了“遼陽新聞網”。這不但擴大了《襄平郵譚》的宣傳面,也提高了我們郵刊的知名度。
《襄平郵譚》出版后,受到全國郵友們的好評和鼓勵,紛紛來電來函予以轉載、介紹,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要繼續辦好郵刊,以不辜負郵友們對我們的殷切希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遼陽市集郵沙龍已走過十個春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培養中青年集郵接班人和青少年集郵工作方面,要我們努力去做,為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集郵文化而努力!(譚德惠)
來源:遼陽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