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看书,玉不离手;每逢周末把喜欢的玉石玉器铺开,一件件欣赏;每隔两周,给精品玉器逐一打蜡、上油……据日前中纪委披露的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违纪违法案情,其貌似“玉痴”,还常约上几个玉石玩家,一起赏玉、“斗玉”。
但就是这种看似正常的雅好交流,成为倪发科受贿的隐秘通道。他多次以把玩、鉴赏、收藏为由,收受企业老板“雅赠”的名贵玉石、名家字画,其中玉石占其受贿总额近八成。
“主要收受玉石,倪发科案典型地代表了腐败形式的新变化。”安徽省纪委一名办案人员介绍,近年来,贪官受贿物品历经了从现金、房产到珍奇古玩的“三变”,玉石、字画、瓷器、古董、邮票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受贿清单中。
如刷新官员贪腐纪录的杭州前副市长许迈永,办案人员在其家中发现大量金玉字画,包括多种玉器、鸡血石,齐白石、范曾、潘天寿、启功等名家字画,堪称一个小型文化博物馆
而一些名家作品,成为多名腐败官员的“同好”。如范曾的画,除了许迈永,也是浙江海宁原副市长马继国、河北沧州原市委书记薄绍铨等落马官员的“藏品”。
虽然名为“雅好”、“文化”、“收藏”,但贪官们其实对“雅赠”的价值心知肚明。如倪发科就深知“好的玉石玉器绝对是高消费、奢侈品”,“远比其他钱财更安全,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藏在层层风雅面纱之下的,是更为隐蔽的权钱勾兑。如倪发科收受“雅贿”后,屡次违规为行贿企业主打招呼、跑项目,挪用国家保障房用地指标,帮助低价购买探矿权等。浙江海宁一名商人用价值17万元的字画古董,从原副市长马继国那里换来了175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