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仇英绘画邮票赏析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4/4/20 10:18:00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今江苏太仓人,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天门四杰”。存世画作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松溪论画图》等。

 

《汉宫春晓图》邮票
    1973年6月20日,台湾地区邮政部门发行《汉宫春晓图》邮票(上辑)一套7枚(图1),1973年7月18日又发行《汉宫春晓图》邮票(下辑)一套7枚(图2),主图均为仇英的绘画作品——《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传统的中国人物画题材,描绘了宫中嫔妃的生活。画作为绢本设色长卷,横574.1厘米,纵30.6厘米,画工精细,色彩雅丽。两辑邮票,每辑包括连印图一组及特写图2枚。其中连印图为原画长卷,两组相连可尽览画作全貌。特写图取自原画中较为突出的“浇花”、“弹琴”、“弈棋”和“扑蝶”4种动态。连印图邮票和特写图邮票的规格分别为51.7毫米×36毫米和36毫米×51.7毫米,齿孔度数11.5度,由刘葆钦设计,瑞士哥瓦锡厂影写版印制,发行量100万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1、图2

 

扇面古画—“人物”邮票
    据记载,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到了北宋,折扇已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物品,扇画更为文人雅士所推崇。因画幅小、形式特殊,扇画在书画领域内别树一帜。神话故事、人物动态、峰峦叠石 、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草野花等皆能入画。明、清扇面画则高度反映了这个领域的艺术成就。
    1973年8月15日,台湾地区邮政部门发行《扇面古画—折扇》(1973年版)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3枚“人物”(图3),主图即选自仇英所作扇面画—《携琴听松图》。
    《携琴听松图》为泥金纸本,横51.7厘米,纵17.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上双松挺立,下覆石坡,一高士倚坐石间,人物衣衫线条柔畅,表现出文人隐士的乐观和闲雅。邮票规格为48.4毫米×33.6毫米,齿孔度数为12.5度×13度,由刘葆钦设计,荷兰琼安妮斯丁安宗厂影写版印制,发行量100万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3


 
《明仇英山水古画》邮票
    仇英的山水画最初师从周臣,取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形体坚实,笔墨劲健酣放。其代表作《秋江待渡图》为绢本设色,横133.4厘米,纵155.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作采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表现手法,远、中、近景布局,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画面青松红树,崇山环抱;山中白云缭绕,变幻莫测;江中轻舟数叶,徐徐缓行;彼岸数人似焦急如焚,等待渡船,点出主题。
    1980年11月12日,台湾地区邮政部门发行《明仇英山水古画》邮票一套4枚(图4)和无齿小全张1枚(图5),主图即为仇英传世名作——《秋江待渡图》(图6为原画)。邮票采用“四方连”的形式印制,规格为36毫米×51毫米,齿孔度数为15.5度;小全张规格为102毫米×146毫米。邮票和小全张均由黄博雄设计,“中华彩色印刷公司”平凹版印制,邮票发行200万套,小全张发行50万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4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5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6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67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