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收藏
进入今年盛夏,与不断升高的气温相比,原本火热的长城币收藏活动,却急转直下,好似进入了冰冻期,发生了一些你知道的事:
1、作为长城币收藏活动的晴雨表,一尘网《流通硬币栏目》挂帖下沉缓慢,会员登录减少,行情冷淡;2、价格回落,交易不畅,原光品跌幅近50%,高端品下跌近30%,且鲜有成交;3、评级币盈利格局终止,送评亏损成为客观存在的现实。……
发生的这些事,也许是“歇夏”的体现?也许是因经济大环境所致?也许是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习俗?但是,发生了这些事,难道说长城币已经淡出了人们收藏的范围和视野,不会再有人喜欢,不会在有新人加入?难道说已经拥有长城币的爱好者为了回收资金,会不惜成本的价低抛售?难道说评级币送评数量增加,意味着像80年份的长城币,其送评资源会取之不尽,评级币在中国大陆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
其实,针对上述的疑问,现实给出的答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1、作为新中国系列流通硬币的先河,长城币以其精美之设计、中国之元素、独特之材质、高昂之成本、厚重之币体,以及不再铸造、停止流通的属性,已成为中国流通硬币套币的始祖,已成为全世界硬币爱好者的收藏对象,更成为国内硬币爱好者永远迈不过去的那道坎——因为,若没有长城币,就别提自己是中国硬币的收藏爱好者。
2、自1980年至今,历经30多年的流通、消耗和沉淀,特别是200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长城币停止流通,并开始回收、销毁,原本记载最高发行量有四百多万(单一年份)的长城币,现在已是今非昔比,根据有关数据分析,81年、85年的壹圆长城币,两者加起来不过百万枚左右(件、盒、卷货)。而最早发行的80年壹圆(发行量250万枚),卷拆散币、卷货难得一见,盒货更是根本不见踪影。
3、在国外,收藏评级币早已是一种普遍的方式和方法。而NGC自2009年6月进入国内推广、初评至今,只不过5年多一点。虽然进入时间较短,但是,评级币却因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泉友所认可,送评已成为许多泉友的常态之举。更重要的一点是:全国长城币联谊会的有关人士已投入大量资金无限量收购MS66分以上的评级长城币,并筹划上市。评级长城币一旦上市,必将对评级币收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对于长城币来说,收藏是基础。若没有了收藏这个基础,投资长城币与投资股票又有什么区别?也正是由于长城币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才有了长城币价格的稳步提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起伏,但又有谁会把花100元买来的、自己非常喜欢的长城币当50元卖呢?这不符合收藏活动的价值规律!更重要的是,长城币具有套币的属性,四枚币缺一不可。也正是因为这一属性,才给了泉友收藏的乐趣,才为长城币的收藏活动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稳固的基础。
基于以上现实,我们再看看那些恐惧论也好,唱衰论也罢,其实只不过是个人的心态表象而已。而大家想一想,有哪一种观点,哪一种论调,可以改变“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收藏”的现实和规律?不然的话,哪里会有“鉴宝”活动的那种壮观、宏大场面?哪里会有遍布世界的博物馆、钱币博览会?
因此,对于长城币的爱好者来说,只要您喜欢长城币,只要您客观的认识现实,只要您力所能及,只要您确定自己的品相定位,那么,大可不必因为那些不客观的论调,而放弃自己的爱好,丢弃自己的文化品位,更不需要人云亦云。
客观的说,现实情况下,优质品相的长城币资源越来越少,喜欢长城币的人越来越多,在目前长城币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既要学会借助外力,也要尊重价值规律,不要期望着什么“天上掉馅饼”,更不应该恨不得不花钱就能得到自己心爱的长城币——当然,越省钱越好!
其实,在长城币的收藏活动中,会有一些被我们忽视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在这里不妨提几个问题:
1、为什么在一尘网《硬币交流栏目》中,关于长城币的帖子仅占帖子总是的四分之一?
2、为什么在一尘网所有长城币的帖子中,不多见卷拆原光的80年、83年长城币?
3、为什么在一尘网上,一旦有好品相的80年长城币,会很快被泉友争抢?
4、为什么在81年壹圆得高分的评级币中,初铸币占绝大多数?
5、为什么有人不断提价收购高分的评级长城币,而没有多少人提供?他们自己买裸币送评不行吗?
6、为什么5年间送评的5719枚普制壹圆长城币中,MS67分以上的只有1405枚(占比24.57%)?
在分析思考之后,我想您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