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步了解了这个市场,也是应朋友之托来分析市场。说实话,之前真心没有接触过,广东的老表前两年到是拿过来一枚中山倒,通过我在拍卖公司的朋友叫我拿去鉴定。当时我是非常的兴奋,一点儿不掺假,因为我在网上搜到中山倒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曾经有过200多万港币的拍卖纪录。如果此票是真的那怎么的老表也不能亏待我。结果我兴冲冲的跑到瀚海拍卖,朋友只就拿眼扫了一下。朋友笑笑:你还是拿回去自己糊窗户窟窿去吧。结果我那个毁啊,丢人丢大了。 当然拍卖行业有拍卖行业的猫腻,比如说一些不正规的小拍你就是拿去一个塑料饭盒他他么也许都能说成是秦始皇用过的尿壶。价值百万,然后你就缴费吧,鉴定费,图录费。尼玛,那简直就不是坑爹,那是坑祖宗啊。还有一些小拍拉拢些许机构组织所谓什么爱心拍卖,这个就真的是利益输送了。东西真真假假都有,请来的应拍者都是大大小小的企业管理者或财务,当然不乏国企领导。因为这种爱心拍卖是可以避税的,与其缴税还不如换些真真假假的收藏品。 从市场来看文交所的产生是必然,当然这个必须是可以量化的产品。前期天交所的书画有前车之鉴,份额化根本没办法实物交割。你不可能把一整张画作分为N等份交给投资者。然而邮票钱币电话卡等当代收藏品却具备可以量化交割的品质。 行业的创新有时候不过是把另一个行业的做法引用到当前的行业。就像互联网金融,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做金融产品。相反金融业界做法完全可以颠覆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应该是两个东西。比如门户网站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百度的竞价排名。完全可以做成金融产品,或者像当前的文交所一样,用交易所的思维去交易广告要素(如广告时间段,广告版面。。。)。互联网对金融行业冲击很大,但我相信金融行业完全可以改变互联网市场的传统玩法! 扯远了,回归正题,今天见了这个市场的疯狂的确是深深的震撼了我。光申购资金就能达到50多亿。做金融工作这么多年真没想到市场会如此疯狂。从银行间市场,外汇,黄金,白银,期货,股票,基金,债券,融资融券,期权。。。 今年以来习大大不止一次谈到振兴文化产业,前期买的两只传媒股都停牌很长时间了。看到文交所的行情目前只能望洋兴叹。我觉得文交所既然叫文化产权交易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邮票,钱币,电话卡。。。等等收藏品。中国经济实力有了,可惜文化的软实力还差的太远。我希望中国文化借助金融行业做法支持走出去。在此希望文化产权交易所以此为契机,以收藏品为起步点,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