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邮票和封片论--实为挖坑叫人来填!
近日,网络上流出一片名为《交易所之板块分析》的文章,该文章由一位署名“凤凰”的网民所写。文章中对国内几家较为知名的文交所及其藏品种类粗略议论一番,而又匆匆忙忙写就某某文交所邮票和封片之妙乃钱币藏品不可及之语,其撰文逻辑和语言表述与其初衷大相径庭,令人咋舌。
首先,分析有碍公平公正。该文章开头指代三家文交所进行讨论,分别是:南京文交所、南方文交所、北京金马甲。但是该文章用于对南京文交所特别对待,语气中明显地拔高南京文交所而贬低其它文交所,有意挑拨南京文交所与全国文交所的关系。如:“南方文交所可以说虽然经过一年的风风雨雨,排名第二位的位置虽然摇摇欲坠,但是其在一段时间内确实把握了发展机会积累了所谓的一些资本。”以及“发行量可控,价值显现,市值小。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所谓的主力进入,从十月以后南京文交所的盘面来看,也确实有一部分主力进入银币板块。但是高价永远是其80%以上藏品的活跃度和涨幅永远不可能超越低价的邮票和封片的潜在绳索!”
目前,通过包括日成交额、成交量、上市藏品等数据分析来看,南方与南京的距离越来越短,而且综合实力比后面三家都要强,为什么说排名第二“摇摇欲坠”呢?另外,讨论对象总是限制在南京文交所,什么时候南京文交所就可以代表全国其他所有的文交所了呢?
其次,分析缺乏逻辑和证据。开篇及点明“只有大量采集标本认真做出数据统计才有分析的可能已推测后期的走势”,但实际上通篇下来,却没有任何准确统计的数据,其用语朦胧,指代不明,更有甚者缺乏应有的逻辑。
最后,分析以偏概全。文章中有一个值得商榷的点,那就是进入金融市场的文化产品该不该仅以金融属性衡量。文章一再鼓吹仅有金融属性,但笔者认为在文化金融产业中,藏品具备了文化和金融的双重属性。从整个产业上考量,价值规律始终是市场核心,适用于股市、收藏品等任何市场;点石成金在现实社会中非常“罕见”,除非开发出新的价值属性,但作为收藏品,其价值属性在创造之初已经基本定性。
综上所述,该作者表面是对行业和文交所板块进行分析,实际上却是不明就里,似懂非懂地片面鼓吹“唯邮票和封片论”,挑战着“价值规律是市场核心”的根基,对整个行业和市场将造成相当巨大的不良影响。小众藏品的恶意炒作、疯狂炒作终会使97年的灾难重演,望勿重蹈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