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类同,也面临着长期经济增长乏力和短期衰退的双重压力。2008年刺激经济四万亿以及地方政府的海量配套资金尽管在短期内起到了拉升中国经济的作用,但不久之后,地方债务问题、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使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成为经济危机的隐性导火索,这也使得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显著缩小,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货币政策逐渐成为中国应对经济衰退的主要政策。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性”表明,应对长期经济增长问题,货币政策无效。在长期经济增长乏力和短期衰退并存的今天,货币的超发并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反而给中国经济带了极大的危机隐患。
如何解决中国现在的宏观经济困境呢,即有没有同时解决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短期经济衰退和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经济政策呢?答案:有。是什么呢?全面放开人口管制,对生养小孩进行补贴,并将政府投资集中于中小学和医院等人力资本投资相关领域。因为生养小孩在短期看能刺激消费,从长期看能增加人力资源总量。该政策既针对短期经济衰退,也针对长期经济增长,是解决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困境的唯一路径。下面分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该政策的作用进行解读。
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因世界经济不景气,出口已经无法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样成为将中国经济拉出泥潭的重要力量。至于“投资”,国有企业是2008年刺激经济四万亿资金的主要得益者,但大量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投资是非常无效率的,是造成近几年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为摆脱经济衰退继续进行大量的“投资”,最终的结果是进一步扭曲资源配置并加大产能过剩的程度,最终伤害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对于三驾马车而言,比较可行的“消费”,但在人口结构老化的大背景下,民众的消费意愿受到严重的限制。人的消费是按照一生进行优化的,在未来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刺激消费的政策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如果全面放开生育管制,并对生养小孩进行补贴,一方面生养小孩的过程本身就是消费的过程;另一方面生养小孩的过程也是缓解未来中国养老危机的过程,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增加让居民敢将自己存放的用于未来养老的钱用于现阶段的消费,进而达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放开生养小孩政策可成为解决短期经济衰退的有力工具。
从长期看,小孩数量的增加是人力资本的增加。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根源之一是人口结构的老化造成的抚养比上升和创新能力的下降。小孩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可减缓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创新提供人力资源的基础;另一方面将人口规模优势维持时间更长,为细化分工结构,维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因中国教育、医疗等人力资本投资相关行业的发展长期受到种种限制,使得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突出,这极大的限制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为更有效的实现利用人口增长解决当前宏观经济困境的目标,政府应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入力度,或者在行业准入等方面放开管制,为民众生养小孩解决后顾之忧。
这个政策需要的政府投资高吗?让我们核算一下,如果5000亿用于医院和学校建设,5000亿用于生育补贴,在第二胎及以上每孩补贴5万的基础上,可以让中国增加1000万小孩,这就够缓解甚至解决中国短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了,这可比2008年4万亿的无效投资好多了,低成本高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为解决2008年的经济衰退,我国就应该采用此政策,可惜,没有实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进一步错过,则会让中国经济步入万劫不复之地。望有关部门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