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细心的网友就会发现,不少地区都在陆续发布大宗商品监管公告,市场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忧虑氛围,其实关于大宗商品监管,并非空穴来风,早在5月18日,就有消息传出期交所的窗口指导工作近期有所加强,除原有异常交易监管外,客户成交量也成为监控指标之一。业内称单个客户成交量占比超过0.5%将被提醒。
而自从3月政策出台调控监管措施以后,截止5月中旬共有约16家期交所密集出台监管措施,包括提高保证金,提高涨跌幅,限制交易等措施。
无独有偶,近期持续有交易所发布公告上调保证金和预付款比例,显然它们或多或少都是在迎合监管需求,另一方面新疆、天津、甘肃等地也在不断出台政策,表达监管态度,警惕非法交易所。
3月11日,新疆金融办网站发布交易场所名单,名单显示新疆在册的合法交易市场共13家。一些业内常见的交易所名单不在其列,如世纪矩阵等,投资人需提高警惕。
5月19日,甘肃省金融办发布甘肃省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自2016年5月起,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行动。
根据《方案》,此次清整重点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凡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选择使用“交易中心”“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电子商品交易”“金融交易”“贵金属交易”等字样的企业(不包括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二是未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的交易场所;三是各类交易场所违规违法开展互联网金融活动。
这些措施显然表示地方金融办已经在密切关注期货、现货行业的行业乱象,并考虑进行规范引导。方案中提及自2016年8月起,省清整办将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全省范围内的各类交易场所清整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5月25日,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提出“五项措施”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包括建立动态的文明诚信市场创建工作考查和退出机制、深化星级经营户创建活动、加强市场公平秤和经营者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分类监管、强化商品交易市场信用监管。
这味着天津市建管委将加大对违法违规多发市场的监督抽查频率,加强对违规平台的处罚力度以规范市场。
监管恐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
监管层为何要监管,显而言之,就是市场混乱,需要监管。目前我国现货行业处于起步期,自然需要加大监管,以规避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度市场管理工作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商品交易市场57474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市场为29881个,占全部市场51.9%。但是,这些交易所与普通商场、超市相比,其管理方式、运营理念、盈利模式和发展规律均体现出独有特点,一般性的民事、商业监管法律法规,对市场的一些经营行为缺乏明确规定,一些问题的治理也无从下手,所以监管不是短期就能结束,而是一个中长期的历程。
健康的市场环境是每个交易主体都喜闻乐见的,相信身处市场主体的每个人都会期待这段这场暂时没有终点的监管之旅能够肃清行业的害群之马,还市场一片干净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