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洪磊看来,自1997年开始,公募基金行业已经发展出了较为完善的信托产品体系和严格的内外部规则制度,初步形成了投资者风险自担的理念和受托人文化,奠定了资产管理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树立了专业投资管理和现代-理财文化的标杆。但随着社会财富管理需求的高速增长,直接融资金融体系成长壮大,以及养老事业不断发展,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离成熟的现代财富管理行业仍有很大距离。自2012年以来,公募行业出现结构性失衡,专业能力被边缘化,遭遇发展困境。
“当前大量金融资产缺少长期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资产管理业呼唤一场全面的供给侧改革,”洪磊表示,可从法律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建设、人才资本竞争等五个层面“五步走”,实现资管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把脉公募边缘化之疾
从行业规模看,截至2016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7.95万亿元,产品数量达3114只,是我国A股市场持股比例最高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截至2015年末,公募基金个人有效账户数达到1.88亿户,85%的基金账户资产规模在5万元以下,公募基金已经成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从投资业绩看,自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至2016年6月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7.47%,超出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9.91%;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8.38%,超出现行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5.63%。
洪磊曾在证监会基金部任职11年,期间亲历了基金业的整顿、改革和大发展,其在任内大力推动了基金行业的制度建设,对彼时行业的飞速发展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脉络也有着专业和清醒的认识。
在此次论坛上,洪磊认为,公募基金经过19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自2012年以来却呈现出被边缘化的问题,结构失衡现象突出。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募基金规模在2015年末达到8.2万亿元,仅占各类资产管理总规模的10.1%,与大资管行业自2012年爆发式增长的情形不符;股票型基金份额规模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降,产品细分不足,投资工具属性弱化;公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的比重自2009年以来持续下降,由历史最高的7.92%下降到历史最低的3.41%,在资本市场中的买方价值远未体现;人才流失严重,2015年基金经理注销率达29.6%,离职率达24.4%,创历史新高。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公募基金作为资产管理行业标杆的基础性地位已经受到挑战。在洪磊看来,原因和症结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分析。
从宏观来看,法律基础不统一导致监管碎片化是根本原因。“分业监管同时叠加机构监管注定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留下大量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十分突出。”洪磊表示。
供给侧改革“五步走”
在对症结进行把脉分析之后,洪磊也开出了“药方”:“五步走”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第一,在法律制度方面推动统一立法,建立有助于资本形成和积累的税收体制。
调整《证券法》和《基金法》立法理念,让两者从调整机构活动转变为调整金融服务活动。建立有助于资本形成和积累的税收体制,推动慈善捐赠等财产免税制度,对捐赠于公益基金、天使基金、早期创投基金的财产实行税收豁免或递延;依公平、中性、透明原则实现资本市场公私募基金统一税收体系,应适时开征资本利得税,允许投资者在财政年度内实行盈亏抵扣;鼓励长期投资,对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在滚动投资阶段豁免征收资本利得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加快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建设。
银行理财资金、投连险和万能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居民的养老钱,应当为这部分个人养老需求储备的资金提供安全、有效的制度通道,使其发展为规范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根据全球经验和我国实际,建立个人养老账户是理想选择。在个人养老账户制度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商业银行理财型产品、保险投资型产品均可以成为投资标的,在产品层面实现公平竞争;个人所得税减免、投资所得税递延等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在个人养老账户下实现公平对待,保证税收政策的市场中性和连续性。
第三,在监管层面鼓励人才资本竞争,建设从基础资产到集合投资工具再到公募FOF的资产管理三层架构。
鼓励专业人士、民营机构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以证券投资基金为投资标的的公募2号牌照,为理财资金公募化提供制度通道;推动理财资金转化为公募FOF产品,化解非标业务、通道业务潜在风险;研究设置投资顾问牌照,允许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和个人从事投资组合管理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私募机构申请公募投顾牌照;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士申请个人投顾牌照,可组建小型团队为公私募基金提供投资决策咨询和投资组合管理服务;为小型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独立开展专项业务提供制度空间。
第四,在行业自律层面夯实行业信用,推动规范发展。
加强诚信档案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基金管理人“信用+业绩”数据库;推动完善公司治理,鼓励探索核心人员持股、跟投基金、利润分享、事业部制等多元化激励约束机制,使激励与风险控制相匹配;形成薪酬递延公约,避免短期激励、过度激励造成的不良投资导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在基金管理公司层面完善股权治理和激励约束,建设行业信用文化。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治理水平;鼓励引入专业人士、核心人员作为基金公司股东;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实施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强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相结合,产品的业绩表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坚持聚焦上市企业内在价值、成长性和估值合理性,促进资本形成;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