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距今19年之久,回想起九六回归之前炒香港邮票那会儿真是锣鼓喧天历历在目。当时在深圳工人文化宫,曾有北京上海邮票商人,请两三个保镖,拉一皮箱钱就换一箱邮票,有时一个来两个三次,曾经天量的女皇头¥0.60面值炒到¥60
¥1.8面值炒到¥200元。是何等的利润,咱泱泱大国是何等的威风凛凛,那时还没有文交所巨大的仓库容量。在英帝国贪婪驱使下开足马力的印刷青马大桥到了30,000,000多巨量,和新成立的特区政府发行的第一套〈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小型张〉3513.2642万枚,压垮了最后一跟稻草。然而奇怪的是这样天量的一张小型张前段时间在南京文交所公布上市居然很少货可托管,导致流产。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邮票的发行开始了新的篇章。每发行的一枚邮票,票上都印有中国二字,然而十几20年的低靡打折,发行量从3000多万到最少时只有几万枚的总量,到2014年底,邮历香江从28涨到3800和各文交所的港澳票的上市托管,港澳票才真正意义上被大陆的投资人和收藏者所关注。在这十几20年期间,在大陆现货市场玩港澳票的邮票商人屈指可数,无论是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均是如此,根本没有收藏者和投资者关注发行量。因此发行量之少,但价格长期低谷徘徊,深度打折寄包。至于这种情况,港澳票价值严重低估,从大的政治背景来说,一国两制的国策在港澳邮政的邮票发行上也得以体现,枚枚都有中国二字。港澳邮票发行的历史,就是港澳社会变迁的佐证。承载的政治含金量不言而喻,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方寸之间都是讲底蕴的,这种底蕴的积累体现在港澳邮票上是很好的中华文明的继承与传载。再说了港澳邮票,无论是题材与设计与印刷都属上乘很多都在国外印刷,在某些设计上面不比大陆票差,甚至超越大陆邮票。又都是原封原盒的包装上剩,拆封了就相当于消耗了。现在全中国各地邮政部门,都有预定港澳票这也是一部分消耗沉淀,流通盘不会大余总量的一半。面对中国广阔的集邮市场和收藏人群和电子盘上市托管需求,市场的广度和潜力不言而喻。
现如今现货运作,和电子盘运作都遇到了一个瓶颈,面临着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凭藉着资金优势变得十分困难,现货投资和电子盘投资真正要向价值型投资转向
,因此垃圾广告价低量少,会很容易被慧眼识金的资金挖掘炒作,因此庄家可以放心的炒作,不用担心二托,大胆的拉升。港澳版块必将黑马辈出,一动就是10倍百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