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现货之殇还是现货之春?七问“回头看”政策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3/22 2:51:00
来源:迅视财经

        自2017年1月9日以来,证监会发起的现货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已近两个多月,也许大部分老百姓还处在“波澜不惊”之中,不少现货行业的从业者早已是如坐针毡,虽然不是还未曾到“万马齐喑”的地步,但据笔者所知,周围的许多现货朋友是实打实的处在进退维谷之境。有业内人士坦言:“对各类交易所从业人员来说,这个春天出奇的冷”和“3.15晚会”的“擦肩而过”并未给业内人士带来太多的“暖意”,近日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各自的“回头看”政策,似乎又让人们感受到了一把“倒春寒”的凉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惩戒、抓人、转型、歇业、停业……有人说这是现货之殇!

  清理、整顿、刮骨疗毒、惩前毖后……有人坚信现货当自强,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笔者只是行业内“一介匹夫”, 对于现货行业虽有“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感情,却也是力不从心,从现货市场爆发一直到今天,许多行业问题早已是积重难返,想要一改沉珂,恐怕还需要不少时日。

  中医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此次各地开展的“回头看”政策,笔者以为,监管者不应只看交易场所已发生的“诟病”,查看“毒瘤”重要,把脉看透其病根更重要,特别是对于现货市场这个以“多头病症”著称的病人来说。

  “现货之问”: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问题一:行业政策是否混乱?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否一脉相承?为什么各地能突破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件(下称38号、37号文)条框,批准设立了这么多当下被认定违规的交易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各省之间是否一脉相通?省与省之间政策尺度失衡,这个省默认的交易模式和品种,那个省却认定违法把人给抓走判了。行内皆说山东政策比较“开明”,批准一些“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但身临其境,感觉概念不清;宁夏则批准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商品类交易场所是指除现货商品交易外,以实物交割为名义,引入第三方价格行情,或涉及衍生品交易的场所。孰是孰非,一头雾水。

  法规的刚性和善变谁执掌分寸?这边刚宣布微交易涉嫌聚众赌博,那边腾讯等大佬立马开始大张旗鼓进阶。同时,工商银行推出的天然气、原油、贵金属交易,是否有违38号、37号文?请大家亲自上线体验一下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规范的制度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而不是“对人不对事”。行业政策到底应该谁执牛耳?

  问题二:准入制度是否混乱?

  一直以来,现货市场的定位不够清晰,金融部门批准设立的,是否就具有了金融属性?这种属性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商务部门批准设立的商品交易市场,其金融属性怎么定位?如果现货市场只做准B2B业务,现实是不用政府部门审批的。

  多头审批势必多头管,谁有权力审批确实很重要!

  目前,各省对新设立的现货市场,有不同的注册资本金、股东背景等要求,新旧划段老的怎么办?国民待遇为什么就不能平等?任由“劣币驱良币”?同时,省与省之间受地方保护主义驱动,谁也不愿意抬高门槛,把财富流逼走。

  问题三:交易规则是否混乱

  OTC和发售等模式,原油、贵金属和邮币卡等交易品种,其野蛮式发展为什么能得到市场认同?没有许可这些交易模式和品种应该不能上市,为什么出现社会群体事件,就把板子打到交易所屁股上?

  再者,如果按38号、37号文尺度严格来卡,不准进行“集中竞价”“电子撮合”“标准化合约”“做市商”交易,严格执行“T+5”“20%交易保证金”制度,照此标准整治,我们的1000多家现货市场还能剩下几多?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自这两个国字头文件下发以来,为什么没有严格执行?

  “回头看”也应该看看这两份文件的现实存在性。

  问题四:对于投资者而言,现货的吸引力究竟在哪儿?

  投资者投诉、维权事件的频发可以说是这一次“清理整顿”最主要的诱因,现货市场的清理整顿其实一直在进行,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依旧会有这样多的投资者“前仆后继”的涌入到现货市场中来?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可能这个行业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是利用手段“偷奸耍滑”去“引诱”投资者。要搞清楚现货行业真正吸引投资者进入的点在哪里,唯有如此,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怕。

  任何繁荣的市场都源于真实的参与需求,现货市场也不例外。天津贵金属交易所近日完成了第三期《贵金属现货市场投资者状况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个人投资者认为现货市场的“交易、交收方式灵活,个性化强”(68.1%)、“价格波动,迅速获利”(64.6%)和“信息透明、风险相对可控”(38.3%)是最为“有利”的三大因素。而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交收方式灵活”这一因素上同样有超过五成(50.7%)受访者认为“有利”;但与此同时,半数以上的机构客户更关注现货市场“聚集客户,有更多贸易机会”(74.7%)、“获得风险对冲、融资等金融衍生品”(56.7%)和“打通供需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50.3%)的有利因素,而因为“价格波动,迅速获利”等其他因素吸引而来的机构投资者均不足两成。

  由此可见,现货市场,并非部分人认为的“洪水猛兽”。

  问题五:改革在即 期现结合到底该怎么干?

  当下倡导期现结合,笔者理解有这么两个层次:一是期货下的现货,二是现货上的期货。

  期货公司搞现货交易没有任何政策障碍,一方面可以自己搞,另一方面可以和现货公司联合搞。但现货市场怎么搞期货呢?批准合规的现货交易所从事期货经纪,打通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应该是一条创新出路,利用现货市场拓展市场的能力,弥补期货市场的活力不足;同时,有利于缓冲社会矛盾。

  若把现货市场的原油、天然气、贵金属OTC和邮币卡等发售均列为违规违法,这样定性之后,有可能会引发存量投资者的过激反应,抓了会员机构足以平民愤,但投资者损失追诉善后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问题六:支持实体经济为本该如何去做?

  “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防止脱实向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将金融行业的方向与标的对准了实体经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现货行业清理整顿的另一重诱因,也是不少业内人士一直在忧心忡忡的,是近年来业内开始出现不少脱离实体经济本位的“投机”迹象,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现货市场客户需求体系正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而如何与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复合型服务功能,已经成为现货交易平台亟须解决的问题。

  追本溯源,现货行业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一环,也同样面临和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建设的使命。在“支持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行业生态日趋复杂的环境中,现货交易市场如何在保证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呢?这正是业内人士们积极思索的问题。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副总裁刘宇向认为:“国内大宗商品现货行业正处于谋求转型、致力于长远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呼吁行业各机构、组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命之本,以科学的研究方法认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逐渐形成现货贸易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系统性功能。”

  最后的问题:谁将成为现货行业的坚守者?

  从“回头看”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来看,监管层对于现货行业的清理整顿,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常态,这也应验了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之前对于今年中国金融市场“求稳”的表述。由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现货行业的暴利时代正式宣告终结,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行业出现“暴利时代”,这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有人黯然退场,也有人迎风而上,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常常会接触到这个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士,他们之中,也有许多没有扛得住这一波的“大潮”,但更多的人还在坚守,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论是行业还是个人,笔者都认为内在的修为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本质,大浪能“淘沙”也能“淘金”,在这些朋友之中,究竟有多少能够走得到现货行业的“春天”?笔者也无法预料,但我坚信,成功总是属于那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人。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09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