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很多东西,全删除了。有点一言难尽,或者说怎么描述都不能描述准确的感觉。简单的总结几点。
首先电子盘该不该整,该。再不整就全完蛋了,又一个10年寒冬期就指日可待了。一下出现几百家,各种违规,问题是违规违反的是他们自己制定的那些遮羞布一样的规则。一个从审批到入库到交易等等所有流程都有各种问题的东西。国家没有直接砍掉已经是留着脸面了。至于很多人叫嚣的T+0还是T+5说真的,只是在能存在的基础上的一些小问题。如果就不存在了,看他们还叫嚣不叫嚣这个那个了。
文交所实在太多太乱,所有文交所的交易规则罗列到一起,估计有上千条。入库标准,交易标准五花八门,是乱象的根源。国家层面的干预,不可能不温不火。快刀斩乱麻,采取的方式是会很激烈的。改革的过程是很沉重的。想想当初,92年,如果没有邓公的南浔,会有现在么?
文交所的改革现在只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到出定论的时候。要改革的地方很多。保守估计,等彻底结束,能存活下来的邮币卡文交所不会超过10家。而且以后是不会再开放新的了。而且文交所之间的规则必然是要统一的,从上市审批到入库原则都会统一起来。不排除成立国家级别的统一入库中心的可能性。而文交所股东通过新入库来剥削的因素必然要受到遏制。同一个品种在多家文交所同时交易的情况估计是不太容易出现了。而这个的前提就是必须达到存世量的多少,才可以发起入市申请。个人感觉这些一系列的问题的改革才是今后的重点,至于T+5还是什么?养鸡场都没有了,鸡蛋怎么交易就不是重点了吧?
股市全国只有两家。而想想股市的一系列改革路程,想想不是很遥远的熔断机制。就知道真的要国家级别的监督管理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了。可以看见,邮币卡文交所第一步先砍掉80%以上的文交所,要求退市。再把剩下的整合合并,最后保留下来几家就不错了。
最后说下,个人理解的我们投资邮币卡是为了什么,最简单的初衷只是收藏,更多一点的是看重了邮币卡的长期抗通胀的潜在体质。我一直认为,相比黄金,翡翠,红木那些需要大规模进口的东西。邮币卡市场的投资,只要走上正规,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没有彻底斩断文交所电子盘的原因。是肉毕竟烂在了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