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为啥欣赏书法往往变成各说各话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7/10 5:5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很多书法的文章都是人云亦云,都是在文字、文词的堆砌中解析书法。这种解析方式,对书法的理解一点都不深入。历史上书法的评论很多,但最常被提到的,就是黄山谷题苏东坡《寒食帖》的跋: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

  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

  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

  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却是书法史上非常著名、精彩、重要的评论。因为很精彩,所以经常被引用。尤其是“此书兼颜鲁公(颜真卿)、杨少师(杨凝式)、李西台(李建中)笔意”更是成为后来书法评论的重要“公式”,因为这不但充分显示了评论者的学问,还可以展现被评论者的书学功底,非常有说服力。可是,这样的跋对书法的理解有什么帮助吗?恐怕没有……这样的评论只能说明苏东坡的书法源流,却未能说明苏东坡的书法究竟高明在什么地方……一个人的书法“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就一定好吗?书法风格的创造岂是如此简单的加法?苏东坡的书法中,有什么特色是他迷人的地方?这才是欣赏的重点、评论的要害。但历来的书法评论,却很少做这样的功夫,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书法评论没有建立一套放诸四海的标准,于是评论的人只能谈感觉,而欣赏的人只能靠悟性,到最后,欣赏书法就变成各说各话了。

  ——书法家侯吉谅

  来源:新快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8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