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互联网 钱邮天下
注:此篇文章因后台几个邮友推荐,故此转发,比较客观的来看看2018年新邮预订吧。
原文如下:
早几天就想写这篇文章了,迟迟未动笔。不是不想写,实在是看尽了新邮预订期间的众生相,心累了。
毋庸置疑,今年的新邮预订,是最近几年来唯一不急、不怕、不想订的。不急,是不会像往年那样,预订第一天即开始排着队交钱续订(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像我,就是在11月20日老订户续订的最后一天凌晨才在网厅交款(仅限于套票,小版和选套还是早早地续订了),也正因为此,才得以在网厅抢到本没有资格订的小版,这个后面再说;不怕,是丝毫不担心订晚了订不到票;不想,是压根没有动力,根本就不想订明年的邮票。内中缘由,你我都懂的。
作为邮票的发行方,邮政在这出闹剧中三番五次自己打自己的脸,强行把闹剧的主角从预订户手中抢了过去,夺了集邮者不少眼球。比如明令禁止集邮公司公款套取票源,然而各地为了完成任务内部摊派身份证订票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明令禁止打折预订,临近结束时,各地打折预订、赠送小版资格等丑陋的一幕幕轮番上演,君不见,某直辖市集邮公司给下辖集邮网点发文件,130一套,订10套当场返现600元;君不见,广东某地集邮公司订4套票赠送一个狗年小版;君不见,还有许多地方订票直接六折、七折甚至更低,还附赠一个小版资格...比如预订公告上白纸黑字写明“11月21日起为线下增量预订阶段,可为新订户办理预订”,然而11月21日起至预订期结束,不仅线下敞开,本应关闭的线上渠道也依然放开,邮政的官方文件是放屁吗?你这样还调减个狗屁的量?
去年上半年邮市太火,预订户皆赚到了钱,邮政眼红了,本着宁可千夫所指绝不让利一分的经营宗旨,毫不要脸地开始了与民争利的斗争。于是去年下半年,在没有经过长期、严格论证的前提下,匆忙推出了集邮联名卡预订的“实名预订”政策(首先集邮联名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与银行之间的问题)邮政就压根没有仔细研究过,我当时就针对联名卡的解读政策提出了若干疑问,这些疑问邮政压根没有办法答复),旨在严格限制用户订票,尤其是散户中的“大户”——你想,现在要身份证订票取票了,而往年只需纸质预订折即可续订,谁能每年都借你身份证使用呢?如果是随时取票的话更甚,一年问别人借三十多次身份证,我相信没人愿意干这种不要脸的事(当然这种不要脸的歪主意只有邮政才想得出来);但是,邮政又不愿损失这些“大户”,毕竟大多数人每年只订一本年册,大部分收益还是要靠着“大户”的预订,所以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的现象:既要严格限制预订,以防预订大户获利(所以要身份证原件订票和取票),又不能把预订大户限制死,否则他们必然大比例缩订,所以集邮联名卡是作为这样一对利益矛盾博弈的结果出台的,毕竟它只是一张借记卡而非信用卡,如果办一张放在可信赖的亲戚朋友手上让他们订票取票(卡中没有余额),还是可以放心的;而如果是把身份证长期放在亲戚朋友手中,则不现实,同样如果每次取票来借身份证,则一年要借三十多次,也非常麻烦,所以办一张卡,至少在卡的有效期内、在邮政出台新的预订烂招之前,是一劳永逸的。
所以我们看到,去年摇号才能供应的套票,不到一年,竟然沦落到放开订、求着你订的地步,联名卡预订政策不到一年(一年为一个预订周期,也就是说,邮政尚未看到联名卡政策起效),就被打脸,孰之过也?
经过前文的分析,集邮联名卡作为邮政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招牌,其实反映的是邮政自相矛盾的利益诉求。不仅限于联名卡,每年预订期一方面要求基层邮局完成预订任务,一方面又限制集邮者的预订,邮政这是典型的神经病当家,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于是在11月20日凌晨,当网厅系统出现故障,大小版可以自由购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全民的狂欢,以及全民的眼红。狂欢何为?集邮者多年来被邮政压抑得太惨,多少老订户预订多年,也搞不到一个大版名额,每年摇号的指标不仅杯水车薪,而且黑幕重重,摇号过程从不公开,鬼知道是怎么摇的?眼红何为?毕竟是凌晨出的问题,且事先又不会有公告,一部分夜猫子撞到了,就捡到了,而那天是周末,大部分人还是早早地睡了,毕竟第二天要上班,因此错过了可能一生中距大小版最近的一次机会。自己没有的,也不希望别人有,国民的劣根性在这次闹剧中展露无遗,所以没抢到的,希望网厅秉公处理,取消这部分违规订单,抢到的呢,自然不会放弃,都已经吃到嘴里了,还让我吐出来?于是双方又开始一波博弈,而对于网厅——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一直到几天后才开始处理,但处理方式仅为出一份一句话的公告,以及给违规预订户一个个打电话,接电话者无一例外不同意取消,网厅至今也没有拿出一个像样的解决方案,所以这波博弈到底结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在今年新邮预订如此惨淡的背景下,安知这次事件不是网厅的瞒天过海偷天换日?
在11月20日老订户续订期结束后,在今年的预订遭遇断崖式滑坡的最终结果面前,邮政不惜左右手各打一次脸,继续放开线上预订渠道——说左右开弓,一是预订公告白纸黑字写明了21号开始仅能线下预订,二是继续放开的线上预订渠道说明邮政还是不愿主动减量,所以明年减量仍然只是一句屁话。前几天邮政召开座谈会,高山总经理明确表示今年预订量减少了80万,我就呵呵了,您也不嫌臊得慌啊,去年至少600万的预订量,如果今年只减少了80万,邮政至于做出上文中种种丑陋不堪的行径吗?从今年各地预订遇冷的境况来看,预订量恐怕少了一大半都不止,高经理之所以不敢说实话,无外乎还是不想把明年的量减得太多,用集邮本子的话说,减量就跟要他命一样。而根据今年的一败涂地来看,明年如果不大幅削减发行量,市场仍然会依壁雕凿。
所以在29号前后,网厅出现了令(喜)人(闻)惊(乐)诧(见)的一幕,邮政不惜食言而肥继续开放的线上预订渠道,本意是想继续增加预订量,没想到竟然成了集邮者泄愤的窗口,大批量的套票开始在网厅退订,网厅遭遇有史以来最强一波退款狂潮。我认为,这是中国邮政信用破产的最强信号,是集邮者面对邮政多年的压榨不堪忍受的一个爆发口,是中国邮政几十年来竭泽而渔不断消费自己诚信的最终后果。20号凌晨抢到大小版的不在少数,这些人有了大版,自然不会要套票了,因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没有大版,那就多订点套票,退而求其次凑个撕口大版;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连续多年订套票也是为了摇号能中个大版,而无论对哪部分人来说,当他们有了完整大版的时候,是绝不会再去订套票的了;而当大版的预订量直线飙升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明年的大版将会是白菜价,而当完整大版都卖不上价的时候,套票的行情将会进一步惨淡。而随着套票的继续走弱,没抢到大版的人对套票也进一步失去信心,这就导致没抢到大版的也开始退套票,两下一合计,无论抢没抢到大版,套票都在退订,这种连锁效应是很恐怖的。中国人历来就有盲目从众心理,加之集邮者对邮政多年来的怨念,这波套票退订狂潮给邮政已经惨不忍睹的新邮预订雪上加霜。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年新邮预订这场闹剧终于在11月30日落下帷幕。其实邮政想拯救自己也很容易,那就是“拿足诚意,言行一致”。六个月的发行期不再是一句空话,不再设单独的集邮网点,每个邮政窗口不分纪特邮票还是普通邮票,有人需要就足量供应,六个月发行期一过,立即停止印刷,封存未售出的库存销毁,三个月内公布真实发行量。这样可能一两年内邮市依然会很平淡,但邮政既然想做百年企业,这个阵痛期必须要等得起,等到市场自然消化沉淀后,前几年发行的邮票的价值自然会慢慢显现出来;而随着纪特邮票不再仅限于集邮网点出售,各个乡镇甚至校园邮局都能看到花样繁多色彩靓丽的纪特邮票,集邮的普及和青少年集邮必将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兴起。同样,邮政自己的包裹快递不能用自己发行的邮票也是很讽刺很可笑的一件事,把邮票的使用途径敞开,再大的发行量也不怕,不仅有利于消灭打折票,也给信销票爱好者拓宽了收集的途径,唯有如此,才是健康的、积极的、真正可持续、可良性循环的发展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摘转自网络,作者:西城杨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仅供投资、收藏爱好者参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