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晟炜 太阳岛邮声 2023-11-06 11:03
摘 要:从文化渊流、文化情结角度,对作者平生所涉及到的音乐、电视、集邮三界域成果在文字上体现,作了分析、介绍与评价。从文化现象上,阐述了跨界文化的“通感”的作用及价值。还论说了作者60余年“文存”中时代在文化中的留迹。
关 键 词:《近朱文存》 李近朱作者简介:唐晟炜 (1975—) ,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天津市非遗项目“唐氏邮票画”第四代传承人京津冀非遗文化交流使者 ,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一套十二部十四册规模很大的书,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书的作者,曾涉猎三个文化领域:音乐、电视、集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他的专业是音乐,职业是电视,爱好是集邮。他就是李近朱,曾经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这套书,就是题为《近朱文存》的他的涉及文化三界的文字结集。在“题记”中,作者写道:“这是一个电视工作者、音乐研究者、集邮爱好者,著述出版之外的文辑。无遑称‘文集’资格,而谓‘文存’。”在这套“文存”之外,他在电视、音乐、集邮三领域出版过近 三十部撰著,此“文存”是为著外之辑。因此,他说“文存”实际上“属资料性的文汇”。阅看这套“文汇”之存,感到了多元文化渊流与文化情结深深的系在了作者的文字之间。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到外来的特别是俄罗斯文化的影响,皆浸透在了作者近七十年的“文汇”中。因此,这个“文存”实质上就是多元文化的展陈与聚合。从这套“文汇”中,我们看到了一部叫作《朝译夕辑》的书,那是作者在读音乐学院附中年代的音乐译著。其间,浸透着音乐文化积淀,也张扬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一股社会潮流,那就是始终没有渐行渐远的“苏俄情结”。这册书中辑录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年,翻译的二十四篇音乐文章,以及三部完整书稿。三年期间,整整二十二万七千九百字,就是这位年轻学子学习之余,一字一句翻译而成的汉语译作。从这套“文汇”中,我们还看到了作者的一册带有彩色照片的《域外日记》,以及厚厚一册的《话说前后》。这是作者在电视领域工作时的记录。其间,我们看到了他在参与了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创作之后,又奔赴到了俄罗斯民族的“母亲河”伏尔加沿岸,进行了电视创作多种方式记录,以及创作的思考。一部电视系列片《伏尔加日记》的播出,在荧屏上也在“文存”中,表达了作者在这个被他称为“既熟悉又陌生”国度中的种种见闻,仿如又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曾经”。从这套“文汇”中,我们又读到了作者以六十余年所存留的日记为基础,撰写的九十三万字回忆性的文字《岁往一顾》。在这个图文并茂且辟为上下册的书中,真实而详尽记录了作者一段段紧系俄罗斯情结的时光。有在初中、音乐学院附中年代,学习俄语和尝试翻译的经历,特别是他在接受最初的音乐专业教育时,在日日夜夜学习中,所沿用的苏俄音乐文化体系。还有他三到苏联和俄国,从事电视创作和参与国际音乐赛事的难忘经历。也有在苏俄各地,特别是在莫斯科收集邮票的有趣邮事。从作者的经历以及所留下的大量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深深的俄罗斯文化情结,成为作者平生的一个不可忘却的珍贵时光。从这套“文汇”中,我们还看到了他在平生不辍的集邮爱好中,最初就是从收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邮票开始的。他的集邮文章编辑了整整六册,其中不乏对于收集苏俄邮票的有趣经历的回忆,以及剖析各国邮票中的俄罗斯文化信息,如音乐上的从柴可夫斯基到肖斯塔科维奇。这些经年散见于各个集邮报刊上的文章,也投射出了作者的集邮藏品中的俄罗斯文化色彩。从文章中知悉,经几十年的努力,作者收集到了纪念列宁诞辰和忌辰,以及俄罗斯文学家、音乐家、画家与名画等专题的全部苏联邮票。尽管邮文浩瀚达至一千零四十六篇,但溯渊仍可看到,这位文化学者虽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却也从深深的俄罗斯文化情结中向着我们走来。题为《近朱文存》的这套书,总共十二部。前六部为集邮文章之结集。多年来,作者个人出版的十一部集邮书籍之外,曾经写作和发表了千余篇邮文,并散见于社会的和集邮的各报刊。这是作者集邮近七十年来集邮成果的硕聚,也是作者在思考、写作中的深刻文化认知。作者从在北京读大学和工作后所居京的地域为名,饶有特点的编辑了“文存”中的这6部邮书。其中,《柳荫邮絮》一书,记述了作者近 60 年的集邮生涯,以及邮事、邮趣、邮情。《后海邮风》一书,以翔实的文字讲述了百余年特别是七十余年的中国邮票风貌。《玉渊邮谭》一书,评说了二十一世纪初叶十余年来的集邮现象;这是应《中国集邮报》之约开辟的专栏文字结集。自二〇〇九年迄今,已经发表了近三百九十篇,现仍在继续撰写和发表中。《东翠邮乘》一书,集纳了作者应邀为友人邮著所作书序,以及书评和关于外国邮票信息叙说的文字。《西街邮说》一书,则以理性论说文字,涉及到关于邮票、集邮与邮展等三个范畴的重要邮事的文化价值。此外,作者还将二〇二〇年之后发表的集邮文字,以及多年来为邮友秉笔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