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途网
2025年08月09日 16:00 天津
近日,市场上关于浙江文交所 “文商通” 平台的宣传引发广泛关注。经调查核实,该平台所采用的 “只升不降” 交易规则、层级计酬模式及收益来源构成等,均符合《禁止传销条例》中界定的传销特征,涉嫌违法违规经营。
交易模式存多重异常,违背市场基本逻辑
“文商通” 的交易机制存在明显不合常理之处。其每日交易时间被限定为上午 10:55-11:30、下午 13:55-14:30 及 15:55-16:30 三个时段,累计仅105分钟,人为制造交易时间紧张的抢购氛围。更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宣传中声称 “交易区间只升不降”,这一设定完全违背了市场价格随行就市的基本规律,缺乏合理的价值支撑逻辑。
在商品流转环节,平台规定用户所购商品可在 2-7 天内寄售,若 7 天未完成交易则自动发货,累计 3 次寄售失败也将触发自动发货机制。这意味着,在交易链条的末端,必然会有投资者被迫接手价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的商品,形成典型的 “博傻” 式接盘模式,将风险完全转嫁给终端参与者。
强制复购机制凸显资金盘特征
“文商通” 设置的交易规则显露出明显的资金盘运作痕迹。平台要求用户首次购买商品后,后续交易必须选择更高价格区间,例如首次购买 1000-4000 元商品的用户,后续只能购买价格不低于 4000 元的商品。同时配合 “先交易后寄售” 机制,即用户需每日持续买入新订单,才能解锁前一日订单的寄售权限。
此类设计的本质,是通过规则强制要求参与者不断投入更多资金以维持交易资格,进而形成大规模的资金池沉淀。这种模式下,平台的存续高度依赖新资金的持续流入,而非正常的商业经营收益,一旦资金流入断裂,整个体系将面临崩塌风险。
高收益承诺暗藏庞氏骗局隐患
平台对外宣传 “商品 2 天最高溢价 5%” 的高额收益,但深入分析其收益构成可发现显著风险。在自然人收益中,有 50% 属于 “收益权益”,该部分收益的实现完全依赖新用户入场接盘;而代-理收益则完全取决于下线团队的交易流水,层级越高、团队规模越大,收益越高。
这种 “用后入资金支付前期收益” 的运作模式,具有典型的庞氏骗局特征。其承诺的高收益并非来自商品本身的价值增长或经营利润,而是建立在不断吸纳新投资者的基础上,本质上是一种击鼓传花的资金游戏。
合规性背书存误导,话术包装难掩违法本质
尽管 “文商通” 平台强调自身具备 “国有监管”“银行存管” 等合规性背书,但经核实,这些表述存在明显误导性。其一,第三方存管仅能保障资金通道的技术安全性,无法改变其商业模式的违法本质;其二,工信部 APP 备案属于技术层面的认证,与商业模式的合法性无直接关联;其三,平台所宣称的 “去博弈化共识机制”,实则是掩盖其拉人头、发展下线本质的话术包装,不具备任何实际的合规证明效力。
此外,平台的高危运营模式还包括寄售限制与退出障碍。用户寄售商品需抢购 “寄售券” 且该券当日有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恐慌;而 7 天未交易强制发货的规则,则实质剥夺了投资者的自主退出权利,将其捆绑在风险链条中。
历史案例警示:同类模式均以失败告终
公开信息显示,“文商通” 成立于 2025 年 2 月 18 日,属于较新的运作平台。但回顾历史,郑州文交所的 “文创通”、深圳文交所的 “文版通”、青岛文交所的 “文企通” 等平台均采用过高度雷同的运作模式,仅在交易标的物上存在细微差别。其中,郑州文交所的 “文创通” 曾于 2021 年引发大规模投资者维权事件,目前已停止运营。
针对上述情况,相关监管部门及行业专家提示广大投资者,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认清此类披着 “文交所” 外衣的平台的传销及金融诈骗本质,远离各类不合规的交易模式,通过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投资,切实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