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上海收藏家陈治木叫板马未都

1楼
123456 发表于:2008/12/16 22:38:00
面对挑战,不知马未都作何感想

  陈治木语录

  “挑战马未都岂不要让方家取笑于我,我要挑战的是南方北张巴蜀罗,我要挑战的是民国四大公子,马未都何足挂齿?看在维护常识和捍卫真理的分上,我就挑战他一回,权当和马先生PK一下,问题是,马未都先生敢应战吗?”

  挑错马未都

  历史上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古代是乾隆爷,近代就是我。——马未都

  除了乾隆以外,民国时期从上海迁往香港的古陶器收藏大家还有张宗宪家族,仇炎之家族,此外还有故宫专家孙瀛洲先生、台湾的鸿禧美术馆、香港天民楼葛氏家族等都是一流的古陶瓷收藏家。张宗宪家族的张永珍女士从他哥哥处拍了一件4000多万元的粉彩蝙蝠桃纹橄榄瓶,并捐给了上海博物馆,难说哪位藏家的瓷器可与之比肩。什么时候轮到马未都? ——陈治木

  关于观复博物馆

  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成立,马未都先生为创办人。2004年实行理事会制。观复博物馆在浙江杭州、福建厦门设有地方馆。观复博物馆现有5000多件藏品,展品约有1000多件。

  自《百家讲坛》推出马未都以来,在大众眼里,他俨然是一位民间收藏大家,学识渊博,寓教于乐。但是最近,一本名叫《泪水与梦想——一位大藏家的收藏传奇》的书即将出版,推广文案赫然写着“挑战马未都”。该书的著者、有38年收藏经历的上海宝山区藏家陈治木认为,马未都的藏品是小儿科,他在鉴定技巧和收藏理念上只能算“戏说”,出版的书中有不少错误,“许多基本常识都难以经得起推敲”。

  “马未都的藏品是小儿科”

  该书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挑战马未都”,写到陈治木今年7月到北京参观了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之后的感受。行文的措词一开始还比较委婉,说尽管收藏界的大家对马未都难以认同,但不能全盘否定马先生,他对中国收藏界尤其是民间收藏界是有贡献的。但紧接着话锋一转,表示“由于媒体的过度追捧,让他浪得虚名啊!”

  文中提道,在马未都的藏品中,除了家具和铜胎掐丝珐琅瓷器以外,其他其实难值一提,“既没有钱币,也没有玉器,瓷器也微不足道,和我熟识的许多大藏家相比,简直是小儿科。”陈治木还这样评价马未都出的几本书:“我认真拜读过他的几部所谓 ‘专著’,诸如《马未都说陶瓷》、《马未都说马未都》等,无非是用一种调侃的手法在戏说陶瓷,在鉴定技巧和收藏理念方面,难说老道。”

  “马未都的自我评价是吹牛”

  在《马未都说马未都》一书中,马未都这样评价自己:“历史上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古代是乾隆爷,近代就是我。在文博界这么多年我没觉得碰到过什么对手。”陈治木觉得马的牛皮未免吹得太大,而这样夸海口的话在北京潘家园和天雅古玩城随处听得到,“我曾亲耳听到一位姓姚的老板说:‘我的瓷器收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对手。马未都算什么,他路过我的店门口,都不敢进来。’”

  陈治木列举了一系列大藏家之后,评价观复博物馆的瓷器几乎都是民窑的东西,只有一件明洪武的釉里红玉壶春瓶还算勉强可以,马未都自吹自擂完全是“一种愚昧和浅薄”。他还指出“马未都在他书中介绍相关的鉴定知识,用的藏品没几件是自己的,大约只有1/10强是观复的,而且1/10的东西中也没有几件是官窑的,而且错误连篇,前后矛盾,许多基本常识都难以经得起推敲”。

  “马未都的心态有问题”

  陈治木提到马未都讲的一个故事:一次马未都在乡下看好一件东西,但老头、老太太死活不卖,他发现老头疾病缠身,可能不久于人世,就给他们的邻居留下一个写好地址的空信封和100块钱,并嘱咐邻居只要老头一去世就把信投入邮筒,等来时再给100块。马未都说:“接到信后我就立马赶过去。这个时间基本上就是一个星期,正赶上办丧事,正需要钱,正赶对了时候嘛。”

  陈治木认为,这种心态比较阴暗,是乘人之危,“马未都的书中讲了许多故事,要么是诸如此类,要么是如何捡大漏没捡到多后悔,或者亏了多少钱,差点没气死,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这就是一个大收藏家应有的品格吗?”对于陈治木的言论,记者电话联系了马未都,其助手接听了电话。但他表示马未都现在未在北京,不接受记者采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