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尘土
收藏不论银币银锭其理相通,喜欢银锭的泉友大多有过收藏邮票、银币的开头经历—不论是买卖。小尘土老人收藏弄银一辈子,现已功德圆满,退出收藏界,闲来总结其一生经历,幽默风趣。经与其本人沟通同意我同步转载其原创。观之倍感亲切,因为在银锭论坛混的时间多些,不忍“吃独食”故发在这里与同好共享。
装瞎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说起来好笑,有一段时间我装过瞎子。
我从小就是个收藏迷。1948年,我在北京上小学,八岁就爱上了收集香烟画片。那时的香烟,是硬盒10支装的,有红士牌等几种烟盒里面装一张比名片还小的画片,什么《火烧红莲寺》啦《青山大盗》之类的,图案十分精美,有的40枚一套,有的二十枚一套,据说集全一套画片有奖的。小学同学爱集这个的很多,下课时还用它来玩游戏,赌注就是画片。
以后又收集邮票。记得我把信封上的邮票剥下来贴在废弃的书上,贴了满满一本,全是孙中山头像,但不幸书本弄丢了。新中国成立后,又集花花绿绿的纪念和特种邮票,五十年代没钱买集邮册,全贴在空白笔记本上,到“文革”开始才停止。1983年以后,又恢复集邮,那时上了班,每月工资六十多元。每逢到大城市出差,省吃俭用,总要买几块钱的邮票。这时集邮也正规了,不光买新邮票,还有了镊子,放大镜,齿孔尺等工具。买了集邮册,订了《集邮》杂志,参加了民间邮会,同各地邮友交流。
其实在小县城搞收藏,你的水平连大城市的小孩子都比不上。一是你没钱,别看有工资,全家四个孩子七口人,平时不吃肉和水果,也拿不出几块钱来。二是县城没有邮票市场,县里没人交流。但集邮还是有收获的,八十年代买的纪念邮资明信片,买价每枚1角1分,到1991年卖5元一枚,邮票也几倍升值,那年我卖了不少钱。正好大女儿考上大学,学费不发愁了。
人们只知道庚申猴猴票升值快,1983邮市价6元。但不知1990年邮局存有大量的普18—4分票,我买了20版,花100元,到1997年,每版卖500元,回报也不错。还有给邮局管包裹的送点烟,每年销毁包裹单时就能搞到大量信销普票,如普21的5元桂林山水,1988年能卖3-5元,可惜我没卖,现在还有几百枚,还有大佛20元的销票也不错。
到九十年代,又对流通纪念硬币感了兴趣,边收藏边做点买卖。1992年。到卖雪糕的手里就能以一元五角的价兑到《建行》币,朋友们也有白送的,我的各地邮友从信封里就赠来不少。市场价不过7元,全新的。还有1980,1983的1角2角5角1元流通硬币,后来都是利好品种。
不过1994过了大年以后,流通纪念币再也兑不到了。新币一来,人行的职工们就分了。比如1元的币,你到邮币市场上要花10元,其中9元等于自愿向人行职工捐款9元,当然币商也要赚点。而人行职工,不一定爱好收藏,每人就可拿到一枚,几枚或十枚,当领导的更多,市级行长搞上千枚都不成问题。他们只是利用职务权力寻租,属不当收益。你买高价币,等于支持这种不公平。纪念币就失去收藏意义。
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又收集起小银币来了。小银币大一般有三钱六分的,一钱四分四的,七分二厘的,三分六厘的四种。七分二和三分六的,比1分硬币还小,银光闪闪,小巧玲珑,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