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集邮月报》 作者:孙云昊
在祖国母亲迎来六十年国庆之时,我的集邮也步入了第十个年头。集邮,伴我走过童年的最后时光,一起度过懵懂的青春岁月,并迈步走向成熟。集邮带给我的快乐与感悟,是任何良师益友所无法教与的。回首十年,成长与收获历历在目。
99年,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我,被姐姐的几封来信吸引。那时,姐姐在外地读大学,经常会往家里写信。那次无意中的发现,信封上的邮票很好看。于是,便把邮票从信封上揭了下来。粗略一看,十几枚,很相似,但又不一样,那时99年发行的“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这种相似中的大不同,让我十分好奇。当时只是想知道这些邮票到底有多少种样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集邮。快乐的童年,因为集邮,而使往事更加值得回忆。
集邮伊始,只是单纯的收集邮票,而且是见票就收,虽然部分有意义的实寄封被我损坏,但是,不到三年,邮票数量已是相当可观。同时,我的集邮得到许多亲人的支持。初二那一年,开始青春期的叛逆与冲动。也就是在这一年,父亲给我买回集邮册和邮票专用镊子。恍然大悟,邮票是需要好好保护,甚至是需要呵护的。不仅磨砺了耐性,也更加坚信,每一枚邮票都是有灵性的。
青春期是人生路上求知的关键时刻,但因为内心的那种不信服,是我们错过很多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集邮却让我明白,邮海无涯际,知识海洋亦无尽头。那时,手中已有千余枚邮票,沾沾自喜时,却被姐姐告知,世界上的邮票总数达千余万枚,穷尽人之一生也收集不全。不得不承认,那种震撼很快便让我养成谦虚的心态。当然,会有点点不服在心头滋生,但当看到集邮册中数套还要好几枚才完美的邮票,最终还是会平心静气踏踏实实的继续求索。
进入高中,开始与校园中的集邮同好交流。从单纯的复品交换到坐在一起畅谈集邮认识。逐渐明白,集邮不是闭门造车,每个人对集邮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都是有借鉴意义的。邮识似学识,相互交流,虚心求问,便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丰收。同时也发现,集邮能增强自信心。集邮者大多有一种“不怕事”的精神,不怕奔波的劳碌,不怕交往的困难,不怕探索未知的种种艰辛。
集邮有所感悟,短小邮文,却敢投至全国性集邮刊物。听说某人手中有精美邮票,只要有一丝希望,也愿奔赴拜访。真正证实那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高中时,也就十五、六岁,却有勇气遍访家乡的集邮爱好者,纵然年龄相差悬殊,依然能够与他们长谈大论,毫无畏惧。那种自信是集邮赋予的。集邮爱好者,无论相识与否,皆互相称友,这种现象只有在集邮界才能出现。所以,集邮无界限,交流无阻隔。
高中毕业,试着用自制邮品记载这次人生转折,那种自豪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带着对未来和集邮的憧憬,开始大学求学生涯。集邮依然相伴,我也不再是一个迷茫的毛头小子。通过网络,集邮的交流范围也愈加广泛。将一种简单的互换,升华至互赠的高度。因为,集邮者之间的交往,是完全不以经济收益为目的的,也不在乎谁给谁的有价值,谁给谁的不值钱。只要是邮友赠送的都是有意义的。渐渐的交往加深,与邮友间不仅谈集邮,亦谈人生、谈学习。因集邮而结交,有最坚实的友谊基础。
转瞬十载,已是大学校园的一名在读学生,集邮伴着我的生活和学习走到现在。回首集邮,十年收获,其间感悟,数不胜数。 【作者系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学生】